第186章 官府旬报论青楼(2 / 4)

曹穗对她的做法表示支持,“你去做,整理好以后给我。”

曹穗顺手就把一个故事的脉络线写下来,匆匆几行就是一个普通女子的一生,上面有些内容看得两人五官皱巴巴,眼神悲悯又嫌弃,显然她们两个看进去了。

曹穗这边没有像是往日那般迅速应对,不过每日都能瞧见她们的动作,满春院被封了,人被抓了,逃出来的女子被送回家了……种种动作都表明少府没有想要就此打住。

“逼良为娼”引发的事件在邺城可谓是风头无二,百姓本来还很害怕,没想到少府这边好似不管不顾一样,一个个也开始说起这件事。

“女公子为何还不出来澄清啊?”

有人质疑就有人为曹穗说话,不得不说,曹穗的种地路线可谓是深入人心。

“此事和女公子有何关系?难不成你觉得那肮脏地是女公子开设的?她若是要挣钱,开这种店做什么?”

不管何时,他们在背地里说人的时候,脑子都会先过滤一遍,然后冒出来一个印象:

这可是神农转世似的女公子。

也不怪有人冲着这点来攻击曹穗,想要从别的方面将曹穗拉到和百姓对立敌对的一面。

“但若是没有女公子在背后做靠山,满春院横行有那种胆子?”

有人不屑道:“你管得住你儿子老老实实跟着你做工吗?你连儿子都管不住,倒是叫女公子管这些不是人的畜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按照你的说法,若是官员不作为,岂不是他们的上司,上司的上司都有错?”

这话说得可真是大胆,立马把人唬得不敢再和这种愣头青说话。

按照他的说法,岂不是还要追溯到曹丞相身上去?

印刷厂和报社可谓是一刻都没有休息,终于赶在下一期旬报发售之前将重新排版的报纸印刷出来三万份,但也报废了不知道多少材料。

不过,事有轻重缓急,还是旬报要重新发售的内容更加重要。

现在没旬等待新鲜的报纸已经成为邺城许多人的习惯,一到发售的日子,就会有三三两两的人聚集在一块,有些手头不是那么富裕的人,也会互相凑一凑买一份然后一块看。

只不过,此次的旬报拿到手他们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一整面都只有一个醒目的标题:一个青楼女子的一生。

不少人立刻就联想到最近的风云事件。

怀着批判质疑的心情去看报纸,可刚读到两句话便看了进去。

文章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只是静静的,像是记录日常一般将各个时期一位女子的命运展现给众人看。

文章中的女子名春华,再普通不过的出身,家中父母双全,还有一位豪迈的兄长。

一家四口日子不说大富大贵,但家庭和乐也能吃饱喝足,前面短短几百字,让一个平凡又幸福的女子跃然纸上。

春华在家帮着操劳家务,听着母亲念叨兄长早日给她找个嫂嫂。

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地里就收不上粮食,官府还来村子里征兵,兄长被带走了,临走时还叮嘱父母和妹妹等他回来。

春华的兄长被征兵不久,曾经议亲的邻家阿姐就因为家中快饿死,用自己换了一袋麦子,和父母磕头以后离开了。

哪怕如此,春华所在的村子也没办法再住下去,附近山匪流窜,听说城里的官老爷已经跑了,春华他们一家没办法,只能顺势简单收拾家当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

一路逃亡,路边白骨森森,许多人都倒在路上,春华的父母如此,邻家姐姐卖身换得一线生机的父母也死了。

春华像是行走的骷髅浑浑噩噩地跟着人走,不知道要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