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岂能不战而溃 曹穗:真真见证历史了(2 / 3)

治胜、谋胜……整整是个不重样的角度,曹穗眼睁睁看着曹操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产生一股浓烈的危机感。

虽然没有她说得那么肉麻,但人家这水平显然高了不止一丁点。

曹穗恨不得拿小本本记下来,事后逐字逐句研读。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郭嘉一番话不单单激励了曹操,曹营的士气也被鼓舞起来。

感觉听他一席话,打败袁绍指日可待。

曹操的决心坚定下来,不再犹豫,只是担心起来各自的同盟。

“奉孝觉得,孙策在某和袁绍之间,会如何抉择?”

显然,他是在担心孙策中途给他背后捅一刀。

郭嘉漫不经心,全然未曾将孙策放在心上,“孙策有其父之勇,然到底是新到江东,听闻他在江东争权,诛杀皆乃老牌世家,并无得力者能用。一人之勇也勇不过吕布,况且孙策年轻气盛,若是无准备,怕是得死于匹夫之手。”

曹穗连连点头,不愧是乌鸦嘴郭奉孝。

郭嘉:总觉得女公子的眼神不太对。

曹穗跟着补充道:“阿父不用担心孙策,他接下来几年,都不会有精力掺和别人的事。”

曹操意外地看着她,比起其他人的怀疑,曹操自然知道曹穗从来不会胡言。

只不过,曹操倒是不知道她为何如此自信,难道凭手里孙氏兄妹?

说句不好听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想当年和项羽对阵,高祖面对生父危急都能谈笑风生,更何况是两个弟弟妹妹。

曹操笑道:“那为父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但,曹操终究相信曹穗。

只是其他人心里就不知道如何作想了。

袁绍那边也迟迟没有动作,他调动军马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且,袁绍手下能人众多,也代表意见很难达到统一。

各个人才都打破脑袋地想要冒尖,这方面的权斗难免更加激烈。

对于出兵这件事,袁绍麾下的监军沮授、别驾田丰则是持反对态度。

沮授劝阻道:“近来讨伐公孙瓒,出兵将近一年,百姓本就疲惫,仓库粮草也并不丰裕。因为出兵,赋税劳役又再次加重,正是百姓最为贫困时期,实在是叫人担心。”

如此没信心的话,显然不符合袁绍耳朵的喜好,但他知道沮授有才,暂时还忍一下。

沮授又不瞎,可作为谋臣,有些话他不能不说,有些情况他不能视而不见。

“曹操占着天子大义,还望君先派使者向天子进献俘虏和战利品,缓和战事,重视农耕,让人马得到休息。”

“若是无法上达天听,那便上奏或昭告天下,曹操阻绝我等通达天子,便可有出师之名。进兵南阳,在黄河南经营,建造船只,分派骑兵骚扰曹操边境,士气不得安宁。”

说的是很有道理,但架不住势大的袁绍已经等不及了,而且,话有人就等着在这个时候把沮授踩下来。

治中别驾审配、谋臣郭图则是全力支持此时开战。

郭图道:“田别驾的说法某不赞同。兵书有云,兵力比敌人强大十倍便可围困,多五倍则可进攻,力量相当即可交战。明公此时优势在身,与河朔地区的强军会合讨伐曹操,易如反掌。”

“曹操这些年发展势猛,若不及时讨伐,等到过几年再对付,可就难了。”

虽然是秉持着反对的心思,但说法确实没错。

往回倒十年,他想不到曹操能成为一方豪杰。

往回倒五年,他想不到曹操会成为叫他头疼的对手。

曹操发展实在是迅猛,袁绍自然不愿意错过时机。

沮授和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