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以自己的心思,去揣摩别人的心思。
可惜,宋恒对贺兰山说的这句开解,田若凝、苏慕梓和楚风流都没有听见。
八月十五,林阡击败薛无情、收服史秋鹜之后,楚风流和苏慕梓都以为林阡会先打对方、自己还可以喘息或调整。他们这样想的原因很简单,苏楚两方都还有气,林阡不可能一起打,再强都没那个实力;而林阡的种种表现又证明,他对楚风流和苏慕梓都有心,由此苏楚自然算计出林阡打自己的难度和打对方的可能性。
但苏楚都忽略了这一点——若不是有两方一起收的胆魄,林阡又怎会“表现”和“证明”出他有这个心?
不错,楚苏两方不是一起“打”,但是要一起“收”,前者兵戎相见,后者舆论攻心,在实际和虚无的两大战场,林阡早就携策于心意欲一起拿下了!
楚风流算到了林阡忌讳后院起火,林阡也确实不允许苏军再拖他后腿,林阡真的紧承着史秋鹜去收拾苏党了;但楚风流没算到的是,林阡对苏军的舆论战是速战速决。由于拿下苏军通过的是人心途径不费一兵一卒,盟军几乎同时就在专心致志地猛攻金军……根本没来得及得到喘息的金军,即使被激起死志哀兵不降,也无法抵抗林阡在收服苏军之后的实力倍增!继而,金军的战败再反作用于苏军,则加速了残余苏军的归顺……
田若凝算到了林阡本心不愿打内战,林阡也确实不允许金军渔翁得利,林阡真的没中断与金军的交战继续打了下去;但田若凝没算到的是,林阡对金军的战斗也是速战速决的。楚风流薛无情没能像田若凝想的那样起码要撑到王爷的增援到为止那么快就惨败,苏军根本没时间进行调整和蓄势。但金军为何那样弱?还不是因为打金军的不只是林阡还有苏军啊!苏军几乎同时就遭到了林阡的舆论侵入、在林阡打金军的过程里接二连三向他倒戈。苏军的投诚,加速了金军的战败……
苏楚谁先谁后已难以察觉,只知道双方互为因果!金军败得越惨,苏军降得越多,苏军降得越快,金军越难翻身……也许有人这时候还没反应过来,何以仗竟然两三天都打完了?
发生的到底是什么意外?林阡是怎样扫清了种种忧虑?
苏楚双方都曾替林阡愁过,这一战他有两个最大的障碍,一个是金军的增援,一个是苏军的坚硬。
第一点,金军的增援。田若凝说,“金军增援何时到达陇右只是个迟早的问题,数量规模也空前难料”、“抗金,公私分明,先外后内”是林阡的原则,苏慕梓说,“如果强敌压境林阡还打内战,那他就会得不偿失,还声名败坏。”楚风流说,“毕竟林阡心里王爷才是最重。”术虎高琪说,“……最终,王爷的增援在陇右将没有任何敌人。”……
他们都没想到,林阡压根没把王爷的增援放心上!因为,只要闪电之速抢在援军到来前就把楚风流薛无情消灭干净,王爷的增援到了陇右再天下无敌也没用!苏楚都考虑到的这一点,那是林阡他下一战的内容,不足以放入这一战来考虑,陇右确实是他数年的经营,但楚风流和苏慕梓一样是“必须削砍的枝节”!
第二点,苏军的坚硬。苏慕梓说,“大多数将军都不会叛离,因为他们都与林阡有不共戴天之仇。”田若凝说,“我军内部是很坚硬的,不可能受迫崩溃……”苏慕梓和田若凝都这样以为,林阡不愿把内战打得生灵涂炭、而不战屈兵悄然收服又那么困难……是吗,不战屈兵真的很困难吗?
楚风流也分析说,小青杏的试探失败,让林阡小觑不得苏慕梓,苏家的过分强硬反而使林阡更对之不除不快。林阡不可能不战屈兵就只能费尽心思打苏军、去思考如何摒弃原则但还恪守底线……结果林阡确实费尽心思了,但不是费尽心思打苏军而还是不战屈兵!
所有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