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发挥最大价值(1 / 2)

这事交给了胡元彬的妻子,对她来说简直是驾轻就熟。

“别找太远的地方,平房或楼房都可以。”

周乔叮嘱道。

胡元彬的妻子感叹道:“你们这是要搬到城里来住了吗?”

周乔点头微笑,“乡下的日子确实难熬,到凤城谋生会轻松一些。”

他们有了一些积蓄,才有勇气离开家乡。

周勇和周乔手里都有些存款,不然谁敢抛下田地,带着家人进城呢?城里的生活成本高,每样东西都要花钱买,不能像农村那样自给自足。

为了生存,进城的人只能努力工作赚钱。

那时,“农民工”这个词还没有流行起来,大多数外出务工的人都往南方走,而凤城的个体经营者多是城市居民。

周乔和周勇成为了80年代初第一批勇敢进入城市寻找机会的农民。

胡元彬的妻子羡慕他们的勇气,在那个时代,放弃农田进城打拼的农民并不多见。

个体户虽然收入不错,但很少有人愿意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冒险。

毕竟,个体经营不仅辛苦,还有亏本的风险;相比之下,领工资的生活安稳又舒适,很多单位提供的福利也很好,从住房到孩子的教育,几乎应有尽有。

然而,这种安逸的生活让许多人失去了应对变化的能力。

后来的大规模下岗潮中,曾经的铁饭碗也不再保险。

对于那些中年后重新开始的人来说,从头做起比主动走出舒适区的周勇等人更加艰难。

当然,这些未来的变化现在还看不到。

胡元彬的妻子只是嘴上称赞几句,若真让她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做个体户,她肯定不愿意。

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套离于奶奶家不远不近的楼房,是凤城铁路局的宿舍之一。

这套房子的卫生间与邻居共用,厨房独立,房间加一个小客厅,勉强算是一室一厅。

这种布局在80年代很常见,与后来的商品房设计不同,那时候的住宅通常是客厅小、房间大,不像现在的房子讲究大客厅。

每月租金只需15元,房东希望一次性收取一年的房租,以避免每个月催缴的麻烦。

周乔还想继续寻找更适合的房子,因为只有一个房间对舅舅一家三口来说可能不太方便。

但是李凤莲却觉得没问题,“可以在客厅放一张小床啊!”她说道。

胡元彬的妻子也觉得不可思议:“咱们住在一起,拉个帘子就解决了,你家可是男孩儿啊。”

在很多地方,一家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是常事,尤其是在大城市如京城和上海,男女老少一起睡在大通铺上并不罕见。

现在房子难找,只有像铁路局这样的单位,年轻人一入职就有宿舍可住,空房还能出租……要是动作不快,哪怕一个月15元的租金不算便宜,也会有急需住房的家庭抢着要。

为了周奇的借读问题,胡元彬利用陆征留下的“彩蝶”牌香烟作为礼物,这东西送礼特别有面子。

通过胡元彬的引荐,周勇送出几条烟,并在一家国营饭店宴请相关人员,顺利为周奇办妥了附近小学的借读手续。

农村户口又怎样?有钱的农民同样值得尊重。

李凤莲养了两头猪,特地请村里的屠夫来宰杀。

日河村的村民们对此感到新奇:

“还没过年呢,勇子家怎么就开始杀猪了?”

“这两头猪喂得不错,提前出栏也很肥,每头都有180斤以上吧?”

“真是可惜,再养两个月就能达到200斤了!”

一头200斤的大肥猪确实少见,不用饲料的猪生长缓慢,只有长到200斤才能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