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语气坚定,毫不畏惧地迎接约翰的目光。
约翰笑了笑,没有追问,只是微微点头示意接受了这个回答。
此时,英国记者斯图尔特接过了话头。
他成为记者之后,一向以质疑和讽刺着称,开口便带着明显的挑衅意味:
“我在来之前,看到了日军大本营的战报,他们声称一个联队在广福镇受到了阻击,但成功撤退了。”
他双手交叉,斜靠在椅背上,目光冷淡地扫视着陈望:
“陈将军,您说您击败了一个师团的日军,这胜利是否有些太过夸大了?”
这番质疑,就像一柄利剑,直接刺向了国军的信誉。
斯图尔特眼中的冷笑,明显带着傲慢,似乎就是专门来揭露真相的。
宋晚晴闻言,心中也不由得一惊。
在来的时候,这些记者们态度可不是这样的,更不是这么说话的,一个个都十分和善。
她虽然想过他们傲慢,但没想到居然到了这个地步。
宋晚晴嘴巴忍不住微微张大,似乎是想要出言反驳。
但陈望却依旧保持着镇定。
他很清楚,面对这样的质疑,愤怒与情绪化的回应只会适得其反。
他只是稍作停顿,随即缓缓说道:
“战场上的战报,往往取决于各自的政治考量。
我无意贬低日军的实力,但我们在广福镇取得的胜利,事实胜于雄辩。”
陈望目光坚定,语气不卑不亢,铿锵有力:
“我们的士兵在广福镇击退了日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战果,前线的每一个士兵都在为此浴血奋战。
这一点,无法被任何一份虚假的战报抹杀!”
华夏军队在世界舆论中的形象一直是落后的,这群外国记者正是带着对华夏军队深入骨髓的刻板印象而来的。
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这场大捷是真的。
甚至私底下都认为这场所谓的胜利,不过是国军为了和日军打舆论战,而虚张声势罢了。
毕竟,他们中的不少人心中固化的认知就是:
华夏士兵装备落后,军队不堪一击,如何能战胜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
说罢,陈望环视一圈面前的记者们,不仅不急不慌,嘴角还带着一丝自信的笑意,从容地开口道:
“各位记者朋友,我们不应该偏听偏信。华夏有句古话,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场战斗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诸位跟我来看一看就知道了。”
此话一出,现场的记者们脸色各异,不由自主地互相对视了一眼。
他们显然是没料到陈望会如此直接回应,而且看上去笃定十足,这让不少人下意识地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
美国记者约翰微微皱眉,当即举手发问道:
“陈师长,您是说,能让我们亲眼看看这次战斗的战利品和成果,是吗?”
“当然。”
陈望轻轻点头,肯定了众人心中的猜想,随后转身示意道:
“请各位跟我来,战场上的证据,比任何口舌都更有力。”
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