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地位,只能胜,不能败。
东武阳城下,袁绍的大军如同铁桶一般围得水泄不通,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这一年里,臧洪如同钉子般坚守在城中,他的防备措施严密无比,使得袁绍的军队屡攻不下,城池固若金汤。
在这漫长的围城战中,臧洪并未被动等待,他西联张燕,北结公孙瓒,南接吕布,东通刘备,形成了一个对抗袁绍的联盟。这个联盟像一张无形的大网,不断地在袁绍的领土上发起骚扰,使得袁绍疲于应付,头痛不已。
建安元年的秋季,天高气爽,金黄的落叶飘落在东武阳城外的军营中。袁绍在无奈之下,决定采取一种更为柔和的策略。他命臧洪的同乡,也是他的儿女亲家陈琳,提笔给臧洪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件。
信中写道:“洪兄,昔日共事,情同手足,今何故相煎太急?袁公待你不薄,而你却联合四方逆贼,扰我边疆。若继续执迷不悟,恐将身败名裂,遗臭万年。望洪兄念及旧情,顾念家人,速速开城投降,以免生灵涂炭。”
臧洪接过陈琳的书信,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个字句。他的脸上没有波澜,但内心的激荡却难以平息。他深知,这封信不仅是陈琳的笔力,更是袁绍的意志。然而,他的决心,如同东武阳的城墙一般坚固。
继续阅读
夜深人静,臧洪独自坐在昏暗的烛光下,提笔蘸墨,开始回信。他的字迹刚劲有力,每一笔都透露出他的坚定与不屈。
“陈琳兄台鉴:
久未通信,忽接来函,见字如面。兄台文采依旧,令人敬佩。然所述之事,洪实难从。
昔日袁公之恩,洪未敢忘怀。然而,时事变迁,人心向背,非一己之私所能定。洪之所以至此,乃出于天下大义,非为个人恩怨。袁公虽待我不薄,然其行事,已非昔日之明主。洪联合四方,非为个人权势,实为拯救苍生于水火。
东武阳之围,已近一年,城内百姓,虽困苦不堪,然皆怀坚贞不屈之心。洪若开城投降,何以面对城中父老?何以面对天下英雄?又何以面对后世子孙?
兄台提及家人之情,洪心中亦有所感。然而,大义当前,私情必须抛诸脑后。洪已决心与东武阳共存亡,绝不屈膝于袁绍之下。即便最终城破人亡,洪亦无悔矣。”
经过漫长的近一年围攻,战火硝烟终于散去,东武阳城在袁绍的铁蹄下屈服。城门洞开,袁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城中,将臧洪生擒。
袁绍站在臧洪面前,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臧洪背叛的愤怒。
“臧洪,你为何背叛我,做出如此对不起我的事情?如今落到这般田地,你可服了吗?”
臧洪昂首挺胸,毫无惧色,掷地有声地回答:“袁家四代蒙受皇恩,出了五位三公(实则六位),我臧洪也曾敬仰袁家的威名。”
“然而,如今王室衰微,天下动荡,您却并无辅佐朝廷之心,反而借此机会,谋求更高的地位,杀害无数忠良之士,以树立您的奸威。”
“我臧洪曾听您称张陈留为兄长,身为弟弟,自当同心协力,为国除害。手握重兵,却坐视兄长被曹操屠灭,我臧洪虽力弱,却不能容忍此等背叛之举。今日虽败犹荣,又有何服软之说?”
袁绍闻言,面色铁青,眼中闪过一丝杀意。然而,面对臧洪的慷慨陈词,他也不禁为之动容,心中暗叹:此人虽为敌手,却也称得上是一条汉子。然而,战事已至如此地步,袁绍深知,这场胜利的代价,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沉重得多。
汉末:从交州开始制霸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