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知行合一王阳明(2 / 2)

并设左右丞相和兵部尚书,集结兵力号称十万, 出动战船千艘出鄱阳湖攻打安庆,意图攻取留都南京。

王阳明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后,深知他如果顺江而下,南京定然失守,于是使了个疑兵之计。他派人在朱宸濠的老巢南昌城内四处张贴讨伐檄文,称朝廷已派边兵和京兵八万,会同南赣及湖广地区部队共计十六万,准备进攻南昌。朱宸濠惊疑交加,于是按兵不动。连续派出探子探知消息。他足足耽误了十几天时间,终于确信朝廷压根没有派大兵讨伐,这才率军沿江东下,接连攻下九江、南康,进逼安庆。

此时,王阳明已经仓促召集八万平叛军。他果断舍弃救援安庆,领军直捣守备空虚的南昌。他这一招围魏救赵,就是在赌朱宸濠不敢放弃南昌。

朱宸濠久攻安庆不下后,得知南昌已被攻破,果然仓促回师夺城。王阳明率军在鄱阳湖上以逸待劳,与朱宸濠展开激战。在战况胶着的时候,他命人用小船装满柴草,顺风纵火烧毁了朱宸濠的副舰。朱宸濠战败被俘,叛军焚溺而死者达三万余人。

继续阅读

平叛成功后,王守仁急流勇退,称病不出。“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他大隐于朝,韬光养晦,避免卷入朝廷纷争之中,也没有因平叛之功得到朝廷任何封赏。直到明世宗即位以后论功行赏,擢升他为南京兵部尚书,不久加封为新建伯,世袭。

明世宗嘉靖年间,王阳明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开始讲授传播心学。公元1527年,王阳明奉命赴广西平叛,他在天泉桥留下心学四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翌年平乱之后,王守仁肺病加重,上疏乞请告老还乡,不久病逝。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王阳明回答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在朱熹的理学基础上创立而成。他认为道乃人人自足之物,故格物即是“格心之物”。

意之所在便是物。所谓物,是人对待自我、他人与天地万物的种种行为,由心所发而成意,由意所在而造物。所以,王阳明心学的要义是诚意,此乃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

当他提出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等一系列命题时,自然而然推论出“知行本体”原为一体,即为知行合一。

后来,他在诚意、格心之物的基础上,提出“致良知”。所谓良知,是心之本体,既是知仁、爱、孝、悌的道德禀赋,也是知是、非、曲、直的道德评判准则。“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解放的现实意义,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王阳明心学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对日本和东亚地区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跟着姓名学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