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有词牌,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以乐曲名称为词牌,如《菩萨蛮》《西江月》《蝶恋花》等等。
第二种是提取词中几个字,约定俗成而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又名《秦楼月》,源于李白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因白居易的一曲江南好,《望江南》的词牌从此更名《忆江南》。又如《念奴娇》,因苏轼之词又名《大江东去》和《酹江月》。
第三种是以词的主题为词牌。如《踏歌词》写舞蹈,《渔歌子》写打鱼。
而《更漏子》咏的是夜,夜色温婉柔美,一如婉约词之婉转含蓄,清新绮丽。
婉约词一向被视为词之正宗,从温庭筠、韦庄、李煜以至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名家灿若星辰,名作浩瀚如海。
柳永(984年-1053年)大约是北宋第一位婉约派代表词人。他创新了词的表现手法,将赋体中铺陈用事的手法用于词体而大力创作慢词,同时有意去“雅化”而大量使用俚词俗语。他多次科举不第后,作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词写得很痛快,后果却很严重。当时柳永已经很红,柳词也很流行,号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一来二去,这首词传入宋仁宗耳中。
据说柳永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宋仁宗直接勾掉了他的名字。理由是:既然浅斟低唱,何必在意浮名?且去填词吧。从此柳永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馆青楼之中,为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以供养生计。
他一生专注词的创作,成就卓越,与豪放词宗苏东坡的风格迥然而异。相传苏东坡在翰林院任职时,院中有个幕僚颇通词曲。有一次苏东坡问他的词作和柳永相比如何。这位幕僚回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的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学士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为之绝倒。
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寒蝉凄切》,这是抒写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与柳永同时代的太平宰相晏殊(991年-1055年)也是一位婉约词人。他的人生际遇与柳永大不相同,少年即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最终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北宋名臣范仲淹、欧阳修都出自他的门下。他最有名的一首词是《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感物怀人,尽显富贵闲愁: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范仲淹和欧阳修也写得一手好词。范仲淹常年在西北御边,其词苍凉雄浑,接近豪放派,即使抒情写景也别有一番风情,如《苏幕遮·怀旧》辽阔苍茫,意境深远: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欧阳修的诗与散文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