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唐中宗神龙政变(1 / 2)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突如其来的样子,像剧烈燃烧,像死亡,像被抛弃。

这句爻辞怎么理解?

也许我们需要结合上下爻辞来看。

火焰突然凶猛剧烈的燃烧起来,火焰四起,温度骤升,猝不及防的人与兽是不是会面临死亡的威胁。烈火燃烧过处,留下一地灰烬,风过处四散飞扬,曾经的浮华是不是已化为泡影?

突然而来,突然而去,尽管如火焰一般明丽而灿烂,毕竟不能持久,这便是武则天苦心营造的武周时代。

放下执念的武则天,开始大修宫殿寺庙,纵情享乐。她勾心斗角、如履薄冰一辈子,为了权力放弃了亲情,远离了爱情,现在她想做一个富贵老太婆,好好享受人间天伦。

但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即便坚强果决如武则天也不能例外。

此时,薛怀义已经死了,她还有两位年轻貌美的面首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他们脸傅朱粉,衣着华丽,不学无术而深蒙圣宠。而她的两个好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则腆着脸争相追捧二张,甚至甘愿为他们执辔牵马。

简直丢尽了老武家的脸。

武则天宠信薛怀义的时候,武氏兄弟对薛怀义“皆执僮仆之礼以事之”。等到张氏兄弟受宠,他们又“争为执辔,谓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

如此阿谀奉承的不堪模样,充分证明武则天的选择是对的。如此德性,岂配为帝?

难怪武则天如此说:我有自己的儿子,武承嗣、武三思算什么东西?

她的两个侄子不算什么东西,两个儿子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在气度上,儿子的表现要胜过侄子。

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自然不会屈尊降贵为五郎六郎执马衔镫,但为了讨母后欢心,也曾请求封张昌宗为王。武则天不答应,只是将张氏兄弟都封为国公。

她心里清楚得很,张氏兄弟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只可以用来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武则天已经长时间不上朝了,对朝政的控制力日益下降。但多年执掌天下权柄的习惯仍在,对权力的眷恋依然残存,于是二张兄弟成了她最可靠的耳目。

这就比较麻烦了。

张氏兄弟逐渐独揽朝政大权。他们依仗武则天的权势,不仅屡次与大臣结怨,也使传位太子的形势重新变得复杂。

御史大夫魏元忠见张氏兄弟日益受宠,表奏武则天道:不能尽忠尽节而使小人常在君侧,臣之罪也。一句话惹恼张氏兄弟,他们诬陷魏元忠有“挟太子而令天下”的不臣之心。武则天将魏元忠收入狱中,并召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当庭对质,最终免去死罪,贬授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尉。

更离谱的是,永泰郡主、武延基夫妇因与邵王李重润私下非议张易之兄弟恣意出入内宫之事,均坐死罪。要知道,李重润是武则天的亲孙子,是李显的嫡长子。永泰郡主是武则天的亲孙女,而武延基则是武承嗣的嫡长子。

武则天的母子、君臣关系变得空前紧张,终于引发了神龙政变。

公元705年正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只有张氏兄弟随侍在侧。

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五位大臣会同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张氏兄弟谋反,率禁军冲入宫城杀死二张,逼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再次登基即位,改年号为神龙,为母皇武则天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不日,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诏令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以长安为京都,以洛阳为东都。

而此时的武则天,生命力已行将燃烧殆尽。

晚年武则天非常善于养生和打扮,即使子孙在侧也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