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卦六爻也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登基为帝,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故事。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用白茅草垫衬,没有灾难。
用白茅草作衬垫,为什么就没有灾难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摔倒时,如果地上恰好有草垫着,是不是没有那么痛?
杜甫有诗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屋顶如果铺垫着几重茅草,房子就很难漏雨。但如果这些茅草被风吹走了,一旦下雨就会雨脚如麻未断绝。
所以说,衬垫着白茅草就避免了一些灾难。我们引申开来,善于适当借助外力,或者说善于在剧烈的冲突间设立缓冲区,会让事件的走向变得更乐观一些。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635年6月)借助的,可不仅仅只是白茅草这么简单。
他是五胡十六国时代西凉开国君主李暠(hao)的后裔。他的爷爷李虎在西魏时期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父亲李昞与隋文帝杨坚是连襟,在北周时期任柱国大将军,封唐国公。
托父亲的福,李渊七岁时就袭封唐国公。托姑母独孤皇后和姑父隋文帝杨坚的福,李渊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地方长官大权。
他率军西入长安建立大唐后,几乎照搬了隋朝的军政制度,当然也吸取了隋亡的经验教训,有所增益和改善。
这简直捡了一个现成的天大便宜。
短短几年时间,唐军便摧枯拉朽一般消灭江南江北的多股割据政权。很快,除依附突厥割据夏州(今内蒙古白城子)的梁师都外,大唐基本平定天下,实现了全国统一。
但奇怪的是,唐高祖李渊似乎并不开心。
他实在没有不开心的理由。
此时的他,已经当了七年皇帝,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军政制度,行仁政,定律令,建官制,置学校,唐王朝已初具大一统帝国的宏大气象。
他若戴冕旒,穿龙袍,升玉阶,坐龙椅,垂龙目望下去,眼前文武百官无一不是忠心耿耿而且才干出众的肱股之臣,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两个出类拔萃、龙姿凤颜的好儿子。
大儿子李建成(589年—626年7月)已是当朝太子。他先随父亲晋阳起兵攻入长安,后辅佐唐高祖李渊处理朝政,内举文治,外立武功,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儿子李世民(599年1月—649年7月)更加了不得。他以弱冠之年策动兵变,推动父亲晋阳起兵,立下建唐首功。后又亲率大军南征北讨,平定四方,先后歼灭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再次立下一统天下之首功,官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唐高祖李渊坐拥天下,垂拱而治,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当然有。
自古以来,最让父亲意难平的事,是儿子不成器。但儿子不成器固然是遗憾,儿子们若都成器,也很麻烦。
大儿子李建成位高,二儿子李世民却权重。
按嫡长子继承制的祖制,李渊龙驭升天之后,该李建成继位登基。所以他是东宫太子。
但整个大唐天下几乎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无论军权还是威望,李建成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个天下,似乎由李世民来接掌才更加适合。
但龙椅只有一把,天下只有一个,这就让李渊左右为难,头疼不已。
为国家长治久安着想,李渊也想快刀斩乱麻,收回李世民兵权,彻底确定李建成的皇储地位。只可惜形势比人强,梁师都未灭不说,境外还有比梁师都更加强大百倍的突厥、回纥等武装力量也不得不防。
若冒然收回李世民兵权,恐怕大唐将很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