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乾卦中的道德经(一)(2 / 2)

上,淡淡说道“下方之物,不足为异。”就放过了他。

我们不妨试想一想,孙悟空如果继续毫无顾忌的目运金光射斗牛,会出现什么后果?此时孙悟空还没学会七十二变时,本领小得很。玉皇大帝惊异之余,只需派一个巨灵神下凡,就能把它抓到天上或者就地正法。

孙悟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他悄悄地收敛了眼中金光,与凡间禽兽打成一片,这不就是和光同尘了吗?

《道德经》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之人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却不争名夺利。它处在大家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上善之人选择适合居住的地方,保持沉静如渊的心胸,待人友善真诚,说话恪守信用,做事能发挥所长,行动能把握时机。因为他不争不抢,所以不会有过失灾殃。

“勿用”并非完全不行动,而是韬光养晦,适时而动,不鸣而已,一鸣惊人。孙悟空混迹花果山中,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与虎豹为群,与獐鹿为友,与猕猿为亲,认识了很多朋友。他心态平和,平日与人兽为善,不争不抢。一旦时机出现,他却当仁不让,率先跳进瀑布发现水帘洞,为群猴找到了一处极好的安身之所,因此被花果山群猴推举为美猴王。

《道德经》又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在意个人得失,才能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辨是非;不自卖自夸,才能获得褒奖;不傲慢自大,才能执掌一方。只要不争,天下就没人能和你争。

美猴王孙悟空“潜龙勿用”,幽居深山。他身为猴王却不高猴一等,和群猴亲密相处,每天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此时的美猴王无名利之心,保持着一只猴子的本色。这就是《道德经》所言: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他知道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光明,什么是荣耀,却坚守柔和仁爱的品性、默默无闻的现状和卑微低下的身份,所以他是快乐的,也是没有灾祸的,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此时的美猴王,如果不自量力非要去抢地盘争名利,且不说天上的神仙,就算遇到一只老虎,都可以把它吃得不剩骨头。

群猴越来越敬服美猴王,慢慢的,它开始有了新的追求。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冬去春来,四季轮回,许多猴子老死深山。孙悟空切身体验过生老病死之痛后,认识到自己只是肉体凡胎,“不得久住天人之内”。如果再不想办法,他也会和普通猴子一样死去。于是,他听取了一只通背猿猴的建议,独自一人撑着木筏,在大海中飘飘荡荡,去往五湖四海,寻访仙山名师,学那长生不老的法门。勇敢的孙悟空,由此开启了猴生的崭新篇章。

跟着姓名学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