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入魔,已是难以自拔,旁人的话他岂又听得进去,只以为自己是紫薇星,可以坐拥天下,其实他太过高估自己能力,对于天下英雄掌控力有不逮,非其所能?朱世杰却不这样想,在他看来只要他朱氏后裔登高一呼,四下必是响应,可是事与愿违,实在情形并不是这样,响应者寥寥。这样一来未免让朱世杰大失所望,不由得心中恚怒,心想:岂难道天下人都少了血性,一个个甘愿被奴役而不自醒?其实他忘了当年的明室未必比现在好多少,也许民心所向:嘉庆皇帝既位以来励精图志,一扫前代皇帝的旧习,革故鼎新,与民亲善,一有天灾便打开国库赈灾,可说是个英明的皇帝。那么天下人为什么要响应你朱氏子孙?人家未必不好,你未必就好?是以少有江湖门派参与其中,这样一来不免让朱世来倍感辛酸,看下复国渺茫,不是自己想像那样的?岂难道是自己错了,该他爱新觉罗氏拥有天下。想想心下又是不甘,心想:从来的皇帝都是草莽出身,多经忧患,多所磨难,最后成就一番大事业!自己为什么不行?别人做的,我难道做不的?他心中已有成见,所以不辞辛酸,四下奔走,联络天下反清复明的英雄,可情的是他倨傲的性格让人远而敬之!只是他本人并不觉得,这样一来别人便刻意疏远他,不与他来往。莲姑见这情形也不成,私下劝朱大哥先行放弃复国大计,何不从长计议,只是朱世杰为人执拗,听不进别人的言语二,正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药利于病。只是他不听别人进言,所以几乎成了孤家寡人,——还好有莲姑生死追随,别人早离心离德了。朱世杰他心中自是明白莲姑一心系于自己。当莲姑要求他复国计划暂缓时,朱世杰便性情大变,由先前温文尔雅变得暴躁起来,便要莲菇以后不要说这话,否则他们便各走各路!莲姑只有隐忍,因为她内心深处是喜欢朱大哥,认为天下英雄只他一人,这天下他一个人当得起,所以她心甘情愿追随,那怕生死以之!而今这情形,已是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可说众叛亲离!以前的好兄弟都离他而去,因为受不了他的倨傲,更为甚者是他的猜忌之心,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尤如当年的崇祯朱由检一般,刚愎自用,处处自以为是,结果亡国亡家亡天下,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前车之鉴,而后人又不吸取教训,依旧复其前辙,以至后人悲乎前人!
朱世杰刀走偏锋,觑准嘉庆稍有破绽,便中宫直进,要一刀搠其小腹,肠断肚溜。嘉庆皇帝手中刀向下沉,两刀相交,呛啷有声。朱世杰杀人心重,此时走火入魔,要杀这嘉庆皇帝,已然忘了骄兵必败,心浮气躁是为兵家大忌!他出刀难免似是而非,招式有隙。嘉庆皇帝以一贯之,不急不躁,手中刀拿稳如泰刀,刀出风雷,寻隙制敌。这一下两者高判立下。袁承天见这朱世杰一味强攻,心想:皇帝是引蛇出洞,以刀喂招,要看你刀法如何精湛。你可倒好,悉数将刀法舞得毫无不保留,让人以窥全豹!你身为江湖中人怎么连这显尔易见的道理都不明白,纵使今日不败,以后怎么统率群豪,又怎么可以反清复明大业?
朱世锋此时可管不了这许多,一味急攻,似乎眼晴都杀红了。袁承天心中不安,是担心嘉庆皇帝安危,抑或是担忧朱世杰一时失利,为人所虏,那可是十恶不赦之罪,便是皇帝下令剐刑亦不为过!一时之间心头栗六,说不出的心思!
继续阅读
莲姑则十分担心朱大哥一个失手为人所擒,但是要上前相助,都又不能,因为他们二人已定下生死之盟,任谁也不可以插手,是以她只有眼睁睁看二人呼喝声起,在场中厮杀。其实非但她担心,更有甚者如铁丹青、文浩然、赵长沙和阿林保目不转睛注视二人,心中直怕嘉庆皇帝一有闪失,任他们谁也担当不起,非但有身家性命之忧,更会累及家人!便是恭慈太后也决然不会答应。他们人人都将心提到嗓子眼处,生怕一个不小心皇帝有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