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农民起义(2 / 4)

渐崩毁,平民百姓和统治阶层的矛盾,就渐渐掩藏不住了。】

赵光义看得头疼。

这叫什么?倘若单单是讲一讲先秦的奴隶之事,那还可算得上是谈古,可以研究一二。

论及奴隶的悲惨生活,以及先秦那些王侯们对平民和奴隶的压迫,那还可以拿过来与如今大宋的政策相比较一番,从而宣扬一下他这个大宋皇帝的仁德美好。

这多好!

可偏偏,这么一段话。只不过是个引子,全部目的都是要引出后续的“农民起义”。

更不要说,这话还说得那般直白。

什么叫“强大的暴力机关”?

说得这般明白,就算那些民众没有读过书,不甚明了,可前面还有一连串的详细解释——哪怕是奴隶版本,可随便一套,简简单单就能套到民众自己身上。

一旁的内侍见皇帝对此焦躁不安,连忙劝解:“官家无需为此劳心费神,您未曾见识过,田间地头的那些农人,连话都说不明白,又如何能听懂这样深奥的言论?便是那些识得几个字的百姓,到底也未曾读书经事,对这些话也并不理解。”

赵光义勉力压下焦躁的情绪,这么一想,确实如此。

正儿八经会算作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力量的群体,对于这些内容多半是压根听明白不了多少。

继续阅读

他们一辈子都是循着过往的道路走下去,不怎么思考其他东西,也不会思考其他东西。朝廷有时候想要推广一些东西,都还需要绞尽脑汁、费尽心力,还未必能让他们听明白。

那还是和农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

而那些读过书的,听得懂的人,就算不是官宦人家,那也不会是与先秦时期的奴隶对等的庶民。

对于这些人而言,就算是听明白了,那又如何呢?

最多不过是让他们心中对此的认知更加清晰一些罢了。

只要不将他们的利益连根动摇,他们依旧会是维护大宋统治的中坚力量。

——那么,新的问题就是:平民百姓们,到底什么时候会明白上述这些东西?“神迹”又会讲到什么地步?

想到这里,刚刚压下去的焦躁之情又重新浮上赵光义的心头。

因为他思来想去,却发现自己对此根本没有任何解决之法!

让那个天际的“神迹”不要再讲这些东西了,做不到;让百姓们不要再看了,也做不到;让现实情况和“神迹”所讲对不上,还是做不到。

至于说对民间进行严酷封禁,严格控制百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赵光义作为一个惜命爱权又坚决要坐住皇位的人,当然清楚这么做最终能够达成的效果。

不过,效果如何是一方面,行动还是要试一试的。

想到这里,他立刻吩咐刚刚的内侍,宣诏心腹重臣入宫。

-

李贽看着天边的“神迹”,听着讲述,大笑出声。

当年奴隶大量存在的时候,奴隶被视作是“会说话的工具”;现如今,奴隶不再是主要群体,换成了布衣百姓,上面之人看他们,难道不同样是当做“会说话的工具”?

哈!

至于最上层、高高在上与民间几乎全无接触的存在,对他们而言,百姓们或许都不是什么“会说话的工具”,而只是一串串字符而已。

可不论上面再怎么不把百姓当人看待,百姓们有多么温顺忍耐,他们到底也还是一个个人。

是人啊!

【与奴隶起义并没有引动天下不同,农民起义初一爆发,便震动四方,影响巨大。】

【而作为整个背景板的,就是第一个一统王朝,秦朝。】

刘秀点头,可不是影响巨大,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