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在脑海中形成了提纲,思路打开了,他提起笔,泼墨挥毫,唰唰唰地便拟写起来。
很快,许庚生就拟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字句通顺,文采飞扬,有理有据的奏折。
许庚生奏折的主体大意是:
请慈禧皇太后放心,让她放弃对醇亲王奕譞的戒备心理,即使光绪皇帝亲政后,醇亲王奕譞也不会以“太上皇”的名义自居,也不会以这样的身份去独揽大权。
而且在奏折中表明,即使慈禧皇太后归政后,他仍然按照现在的规矩办事,不逾越这个规矩,凡事都要先请示慈禧皇太后。
即使有“太上皇”,也是在颐和园颐养天年的慈禧皇太后,决不会是他醇亲王奕譞。
醇亲王奕譞让许庚生拟写这样的奏折,他心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破解慈禧皇太后心中挥之不去的猜忌心理。请她尽管放心,他醇亲王奕譞绝不会做不仁不义的事情。
奏折写得很委婉,也很得体,话语还比较中肯,没有过于激烈的言辞,这样让慈禧皇太后看完后,除了放弃对醇亲王奕譞不抢班夺权的戒备心里外,还让慈禧皇太后内心感到高兴。
许庚生写完奏折后,拿给醇亲王奕譞和孙毓汶看,让他们两个人再提点意见,然后进行二次修改和加工润色。
醇亲王奕譞看完后,指出了中间一些用词不当的小毛病,孙毓汶没有对奏折提出任何意见,他认为拟写得很好。
最后,许庚生根据醇亲王奕譞的意见,对奏折进行了二次修改,才算顺利完成任务。
第二天,慈禧皇太后在养心殿准备议事前,便收到了四份奏折。
一份是由礼亲王王世铎及王公、六部九卿为代表上奏的公折,请慈禧皇太后收回成命,暂缓归政,光绪皇帝亲政后,再训政几年,指导光绪皇帝开展工作。
第二份折子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底稿,颜讷谟诂领衔,作为御前大臣和乾隆宫师傅们的建议。
他们都是皇帝身边的侧近之臣,见解比较切合实际,他们上奏建议,认为光绪皇帝还不能亲政,给出三点理由。
第一个理由,虽然皇帝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博闻强记,但是还是没有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不能综合运用知识。
第二个理由,国家大事繁重,军机处的奏章和谕旨,光绪皇帝还不能一一明了。
第三个理由,光绪皇帝满洲话不好,还需要继续学习。其实,这个就是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有点吹毛求疵,牵牵附会。
在这三个理由的促使下,翁同龢得出的理由就是慈禧皇太后暂时不能归政,再垂帘听政几年,等光绪皇帝成熟了,再归政交班。
慈禧皇后与她的三个宠爱太监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