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蒙古文化影响,主要表现于语言、名字、婚姻、服饰等方面。少数汉人蒙古化程度较深,部分汉人半蒙古化,大多数汉人所受影响较浅。北方汉人与蒙古人接触较多,所受蒙古文化影响颇深,“南人”所受影响则淡薄得多。 [89]元世祖和英宗时期一度任用“汉儒”,后因时局变动几经反复。 [71]
色目人
随着蒙古西征,大批西域人东来入华。元朝把这些人称为色目人。常见于元人记载的色目人主要有:回回、唐兀、汪古、畏兀儿、康里、钦察、阿速、哈剌鲁、吐蕃、阿儿浑等。蒙古贵族往往重用色目人负责经济和税收, [72]终元一代,色目人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科技文化领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西南诸族
在西南地区有大理国、吐蕃等政权和民族。1252年蒙哥汗命忽必烈与兀良合台自四川迂回南灭大理,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任命大量酋长为宣慰司世袭长官,运用土司制度管理西南民族。 [73]
吐蕃
吐蕃自晚唐就走向衰退。1247年窝阔台汗次子阔端召请喇嘛班智达来凉州,史称凉州会盟,此后吐蕃喇嘛与蒙古大汗形成了布施关系。朝廷支持下萨迦派在西藏建立政教合一制政权, [74]首领出任元朝“帝师”。 [75]
继续阅读
外交
播报
编辑
主词条:元朝外交
在元朝建立前后始终对周边国家和政权发动侵略战争,例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高丽蒙古战争等。元廷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臣服,接受与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故派遣军队进攻攻打这些国家或地区,其中以元日战争最为着名,也最惨烈。
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罗兄弟及其子马可波罗成为得到元朝皇帝宠信,在元朝担任外交专使的外国人。
马可·波罗是忽必烈时代中西方交流中的最有名的基督徒。他声称于1275年到达中国,他的着作是许多年中欧洲人了解中国的唯一渠道。马可·波罗称他的父亲尼柯罗·波罗和叔叔马菲奥·波罗先于他到达中国。
他们于1252年离开威尼斯,在君士坦丁堡做了几年生意,并且在1265年下半年或者1266年上半年到达忽必烈的宫廷之前在罗斯和中亚旅行。 [27]
马可·波罗
社会
播报
编辑
祭祀
元朝的祭礼对象包括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先圣、岳镇海渎以及风师、雨师、雷师等。元朝特别重视祭天,这是直接与蒙古人信仰萨满教崇拜至高无上的“长生天”联系在一起的。 [76]
元帝遣使致祭的是社稷、先农和先圣。元朝还有一些祓灾迎福的礼俗可以提一下。一是“游皇城”,另一种脱旧灾、迎新福。 [76]
婚姻
元朝的婚姻礼制是在1271年基本上确定下来的。元代婚礼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首先是居于特殊地位的蒙古人的礼俗。一直到蒙古汗国建立以后,蒙古人中间还流行“抢亲”的风俗。但同时,议婚的风俗也很普遍。元代蒙古人实行一夫多妻制。元代蒙古人还实行收继婚制,也就是“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 [84]。
至于在元代仍占人口多数的汉族的婚姻礼俗,则基本上沿袭了原有的传统,但也有若干变化。元代各民族的婚姻礼制,虽然各从本俗,但彼此之间不可能不发生影响。比较明显的是汉族中有些人效法蒙古人多妻制,“有妻更娶妻”。蒙古的收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