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蜜蜡等。党项族向汉族学习比较先进的耕种技术,已普遍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 [49]西夏领地以沙漠居多,水源得来不易,所以十分重视水利设施。西夏古渠主要分布在兴州和灵州,其中以兴州的汉源渠和唐徕渠最有名。 [45]夏景宗时兴修从今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世称“昊王渠”或“李王渠”。在甘州、凉州一带,则利用祁连山雪水,疏浚河渠,引水灌田。在这些水源中,又以甘州境内的黑水最为着名。横山地区则以无定河、白马川等等为水源 [45]。夏仁宗时期修订的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鼓励人民开垦荒地,并规定水利灌溉事宜。 [39] [45] [50]
畜牧业
反映党项民族迁徙的艺术场景
西夏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夏廷还设立群牧司以专属管理。 [51]牧区分布在横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牧区有夏州(陕西靖边北白城子)、绥州(今绥德)、银州(今米脂西北)、盐州(宁夏盐池北)与宥州(陕西定边东)诸州,还有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和额济纳草原及河西走廊草原,都是兴盛的牧区。 [51]畜类主要以牛、羊、马和骆驼为大宗,其他还有驴、骡、猪等。 [51]马匹可做军事与生产用途,并且是对外的重点商品与贡品,以“党项马”最有名。骆驼主要产于阿拉善和额济纳地区,是高原和沙漠地区的重要运输工具。 [51]在西夏辞书《文海》中对牲畜的研究十分细致,有关喂养、疾病、生产与品种的区分都有详细的说明,表现出西夏人对畜牧的经验十分丰富。除畜牧业外,狩猎业也十分兴盛,主要有兔鹘、沙狐皮、犬、马等。 [51]其规模不小,例如对辽朝的贡品中,即有沙狐皮一千张。 [52]狩猎业在西夏中后期时仍然兴盛,受西夏大臣所重视, [53]西夏军队也时常以狩猎为军事训练或演习。 [39]
手工业
西夏手工业分官营民营两种,主要以官营为主。其生产目的主要是供西夏贵族使用,其次则是生产外销。手工业门比较齐全,夏仁宗修订的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即分类详细。 [54]手工业以纺织、冶炼、金银、木器制作、采盐、酿造、陶瓷、建筑、砖瓦等为主,兵器制造也较为发达。 [39] [55]
西夏印刷业颇为发达,西夏人为了吸收汉族文化,并且维护自己的文化,用夏汉两种文字雕印书籍。为了发展印刷业,夏廷还设置刻字司以专司出版,另外私人和学校也可能刻印书籍。刻书种类繁多,有佛经、汉学经典、文学诗书、音韵、卜筮咒文、医学技术等等书籍,其中以佛经数量最多。如1189年夏仁宗就在大度民寺作大法会,散发蕃汉《观弥勒上升兜率天经》十万卷,汉《金刚普贤行诵经》、《观音经》等五万卷。 [57]
西夏鎏金铜牛 [56]
西夏本来没有瓷器,主要靠掠夺来获得。庆历和议后,西夏自汉族学得制瓷技术。夏毅宗时期开始发展制瓷业,主要以兴庆为生产中心。从考古出土的陶瓷看,西夏烧制的瓷器大多以白瓷碗、白瓷盘等等为主。其瓷器技术上比不上宋瓷,但朴实凝重,形成独具一格的西夏瓷器。 [39]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冶铁和金属制造业
景宗在夏州东境曾置冶铁务,管领铁矿的开采和冶炼。现存安西榆林窟的西夏壁画中有锻铁图,图中二人持锤锻铁,一人在竖式的风箱后鼓风。1976年在夏王陵区出土的鎏金铜牛,形体硕大,重达一百八十八公斤,形态逼真,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冶铸工艺水平。 [58]
陶瓷业
灵武县发现的西夏瓷器,器壁很薄,瓷胎呈灰白色,胎质欠细腻,有的成型不规整,釉为白色,但不稳定,器表下部及圈足部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