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4000年前的上新世时期。最后一批西伯利亚猛犸象大约于公元前2000年灭绝,那时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的时代。
从猛犸象的身体结构来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与现代象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而是生活在北半球的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及北美洲北部更新世晚期的寒冷地区。
猛犸象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在北极圈附近。阿拉斯加用象牙化石做屋门,北冰洋沿岸俄罗斯领海中有一个小岛,岛上的猛犸象化石遍地都是。这些化石是冰块流动时从岸边泥土中带出的,堆积到了这个小岛上。由于猛犸象绝灭不过一万年的时间,而在自然界中化石的形成需要2.5万年,所以猛犸象的化石都是半石化的。
食物
猛犸象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但到了冬季会往南迁徙,到了春天,冰雪融化会返回栖息地。
群居
由于猛犸象身披长毛,可抗御严寒,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上。当时的人类与其同期进化,开始还能和平相处,但进化到了新人阶段,还会使用火攻,集体协同作战,捕杀成群的动物和大型的动物,猛犸象就是他们猎取的主要对象。[3]
真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
南方猛犸象(Mammuthus meridionalis)
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
哥伦比亚猛犸象(Mammuthus columbi)
帝王猛犸象(Mammuthus imperator)
非洲猛犸象(Mammuthus africanavus)
松花江猛犸象(Mammuthus sungari)
侏儒猛犸象(Manifrons[1]
气候变暖,猛犸象被迫向北方迁移,活动区域缩小了,草场植物减少了,使猛犸象得不到足够的食物,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这是大自然的淘汰规律,并非对猛犸象不公平。新生代的第三纪末期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大量的原始哺乳动物灭绝了,由现代动物的祖先取代了它们。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项史前气候变化研究称,原始人猎杀长毛猛玛象,或是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的原因之一。几千年后,人类才开始燃烧化石燃料。
当长毛猛玛象开始灭绝时,最後一个冰河时代就已经开始走向终结,冰河时代终结的标志就是全球性气候变暖,曾覆盖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冰川急剧消融。
在人类进化史中,人类曾把猛犸象当成食物,把皮毛做成抵御寒冷的衣服。
猛犸象一直是洞穴壁画的主题,但这是北半球被冰原覆盖40%时,人类捕杀这些大型动物的第一个证据。研究显示,一万年前猛犸象在全面解冻期完全灭绝,而人类的肆意捕杀或许扮演了重要角色。人类与猛犸象同期进化,开始还能与其和平相处,但当进化到新人阶段时,人类学会了使用火攻和集体协同作战去捕杀成群的动物或大型动物,猛犸象就成了主要的狩猎对象。
在法国一处昔日沼泽的化石产地,人们挖掘出了猛犸象的化石。
猛犸象以自己整个种群的灭亡标志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结束。
2014年4月,新研究指出,从北海挖掘出的猛犸象化石上的一些不寻常的特征表明,年前,近亲繁殖可能加速了猛犸象的灭绝。研究人员对猛犸象颈椎上一块平坦的圆形区域感到惊奇。这意味着其颈骨处曾连着一块小肋骨,这种罕见的异常情况表明猛犸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