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转基因真相(下)(1 / 2)

未来的欧盟在转基因领域将走向何方?英国当前的举措与表态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英国在脱离欧盟后,积极投身于农业转基因技术相关法规的重新制定工作。不久的将来,英国农民有望获批种植诸如富含抗氧因子的转基因番茄以及防挫伤的转基因马铃薯等作物。

英国环境、食品和农业事务大臣Owen Paterson于洛桑研究所发表演讲时,言辞恳切地指出:“当世界其他国家纷纷抢先种植转基因作物,并从这项新技术中收获切实利益之际,欧洲却在踟蹰不前,正面临被时代甩在身后的严峻风险。”他更是直言,无端反对转基因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且“不道德”的,因为这阻碍了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损害的是广大民众的长远福祉。

英国农业大臣George Eustice早在2016年向英国议会提交的书面信息中就明确提出:“脱欧之后,政府将审慎考量未来农业转基因技术法规的制定……新法规必定以科学为坚实基石。”这一系列举动和表态表明,英国在转基因发展道路上正坚定地迈向以科学为导向的新阶段。

回顾欧盟过往,不难发现其在转基因问题上长期受政治因素主导。部分欧盟国家禁止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并非基于科学依据,而是政治考量的结果,这无疑是对科学决策的有意回避。早在2013年,20多位欧洲顶尖植物学家便联合签署了一份公开信,信中明确指出,欧洲国家禁止转基因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背后根源是政治因素而非科学原因。专家们在公开信中郑重警示欧盟:若持续限制转基因作物的应用推广,欧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满足未来粮食需求的目标将变得遥不可及。

2017年,法国农业领域因转基因种植问题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热潮。时任法国农业部长的布鲁诺·勒梅尔,凭借其深厚的政治背景与丰富的从政经验,挺身而出,在众多公开场合坚定地表达对转基因种植的支持立场。在一场意义重大的农业科技研讨会议上,勒梅尔深入分析了当前全球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长,粮食需求与日俱增,法国农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而转基因技术,作为一项前沿的农业科技手段,具备显着优势——既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又能大幅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无疑是保障法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有力武器。他以美国为实例,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将基因改制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美国已有55%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通过基因改制方式进行生产,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转基因技术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勒梅尔进一步强调,转基因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产量和抗病虫害方面,还能在改善作物品质上大显身手。例如,一些转基因作物能够显着提高某些关键营养成分的含量,或者优化农产品的口感、色泽等品质指标,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他明确指出,在全球农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法国农业若想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保持强劲的竞争力,就绝不能对转基因技术持保守、排斥的态度,而应当积极主动地在严格的科学评估和监管框架下,深入探索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模式。

为了帮助法国民众正确、科学地认识转基因技术,消除大众心中的误解与疑虑,勒梅尔身体力行,积极组织并深度参与各类科普活动。他广泛邀请国内外权威的农业专家、生物学家,共同举办一系列讲座和研讨会,在活动中全面、系统地解读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原理、严谨的安全性评估标准,以及在全球其他国家的成功应用案例。在一场面向普通民众的科普讲座上,勒梅尔亲自登台,耐心细致地解答民众提出的各种疑问。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