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果然翻车了(一)(2 / 3)

也受到伤害。但是我这辈子就是改不了了。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就会这样死掉,这也是可能的。

但至少在我死之前,我还能写一些字。为老百姓说说话,为科学家说说话。就算没有一个人看,我还是要写。这不是我的义务,但是我就是想写。不为什么,就为个人高兴。所以我写的东西,得罪了一些人,就在最近被中关村某家大公司投诉到腾讯了。我把事情告诉我的朋友司马南,他也很关心我。好消息是腾讯主持了公道,并没有认可这家公司的投诉。

司马南就是坚定地支持转基因的。环球网曾经刊登过司马南的文章,指出“转基因安全与否要听科学家的”。在文章中,司马南说了几段话:

“转基因产品究竟安全与否?能回答这一问题的是科学家而非他人。转基因安全性评估涉高科技,具专业性,赖制度机制。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专门精深的研究,怕说不到点儿上。虽有发言权,但不能作为决策依据。

判定科学证据的法则有某种独特性。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票决法则、金主法则、丛林法则等,均不适用于判定科学研究中的事实。冷峻的科学只讲证据不讲其他,近代被认为较为合乎情理的“数人头的多数人标准”、“大人物的权威标准”、“诉诸情感的道德标准”等,在科学证据面前同样一文不值。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无疑,公众知情权应得到满足,对主管部门的批评监督也是正当的,但建立在谣言之上的恐慌激愤之词远离知情权的本质诉求,将科学家、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机构概斥为国外资本帮凶,没有证据支持,也只能姑妄听之。

不容忽视的是,公众中基本具备科学素养者比重较低,而科教兴国系既定国策,绝不可改弦更张,向公众讲清楚转基因科学的道理,清理妖魔化转基因的“反智反秩”行为,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政府责任。”

请注意这一句:“票决法则、金主法则、丛林法则等,均不适用于判定科学研究中的事实”。也就是说,科学只讲证据,而不是像张捷想象中“因为金主给了钱,所以科学界都说好”。什么才是科学证据?我曾经写过几篇文章,见《从赵忠祥、钟南山,想到转基因的证据》、《解惑!什么才是转基因有害的确凿证据!》二文。

这里需要朋友们耐心看一看下面的文字,了解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证据。

反转人士出示的“证据”,直接就不算证据!比如,他们出示的东西,就是一些职业反转人士的博客、微博。这些博客、微博里面引用的反转“证据”,不过就是一些非专业人士(啥职业都有,就是没有生物专业科学家)自说自话的论述。连一个基因生物专业科学家都没有出现的文章,也能算证据?

有些人会提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我又应该如何甄别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呢?

科普作家汪诘推荐的“证据金字塔”的概念非常好。他说:

我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也是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科学思维的一个基础,叫做“证据金字塔”。

大家看,我把可以称之为证据的东西,用一个金字塔的形式给列了出来。在金字塔越是顶端的,说明它的证明效力相对来说就越高;那么越是往下走,它的证明效力就相对来说低一些。

那么在金字塔塔尖的一级证据有哪些?主要是国际组织的书面材料,比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发布的书面材料;再往下是 70 多本自然指数期刊,最出名的就是《自然》、《细胞》和《科学》;再往下是国家级机构的书面材料,比如说美国药监局、中国药监局、美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发布的书面材料;再往下是3000多本 SCI 核心期刊;再往下就是像我们“科学声音”,还有李治中博士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