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一场围绕转基因话题的讨论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巨大的圆桌上摆放着几束鲜花,给严肃的氛围添了几分柔和。
主持人黄诗玥坐在首位,身着干练的职业装,眼神中透露出对这场讨论的期待与专注。她清了清嗓子,神色认真:“各位老师,如今转基因技术备受关注,可相关谣言也层出不穷。今天就想请大家一起聊聊,揭开真相。先从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营养缺陷说起吧,有人觉得转基因产品会有营养问题,是真的吗?”
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卢宝荣教授率先开口 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道:“转基因作物从研发到上市,要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审核。在食品安全方面,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等都会被评估。从食品安全角度看,不存在因转基因技术导致营养不全的问题。而且食品生产方也会检测营养成分,营养缺乏的产品商家也不敢卖。就拿我们实验室参与评估的转基因小麦来说,各项营养指标与传统小麦无异,甚至在蛋白质含量上还有所提升。我从事相关研究多年,发表过众多学术论文,其中不乏对转基因作物营养成分的深入分析,都有力证实了这一点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坚定地看着大家。
浙江大学教授沈志成微微点头,补充道:“从理论上讲,转基因作物不可能有未知风险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时,都会提供与非转基因作物营养成分的对照资料,基本没有区别。我在海外参与过多个转基因项目的研究,那些经过多年种植监测的转基因作物,营养稳定性都得到了有力验证。”
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中科院院士张启终于开了口:“确实如此,我在相关研究中也发现,转基因技术只是改变了作物的某些基因,以增强其抗虫、抗病等特性,并不会对营养成分造成负面影响。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提升作物的营养含量,比如黄金大米,就是为了解决维生素A缺乏问题而研发的。在非洲一些地区的试点项目中,黄金大米已经展现出了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潜力。”
何祚庥院士接着说:“转基因技术是科学进步的体现,不能被无端质疑。那些毫无根据就说转基因食品有营养缺陷的人,根本没有了解过相关科学知识。就像以前人们质疑杂交水稻一样,可现在杂交水稻养活了多少人?转基因技术也将为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变革。我还记得杂交水稻推广初期,也面临诸多质疑,但实践证明了它的价值,转基因技术也会如此。”他表情严肃,眼神中透着对科学真理的执着。
黄诗玥接着抛出下一个问题:“那关于转基因技术违背自然规律,以及转基因作物不让农民留种,老师们怎么看?”
沈志成教授率先回应:“像转基因大豆是自交作物,是可以留种的;玉米是杂交作物,即便非转基因的玉米自己留种再种,产量也会很低,所以作物能否留种和转基因技术没有直接关系。我在东北调研时,和不少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农民交流过,他们都有留种的经历,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他坐直了身子,认真地阐述着。
卢宝荣教授也说道:“说转基因不自然,这只是概念上的问题。人类试图去驯化野生植物这件事,其本质上来说就并非完全顺应自然的行为。就拿我们日常所食用的红薯来举例吧,它其实是植物受到了农杆菌感染之后,其块根发生异常膨胀从而最终形成的产物。而回顾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诸多技术发明与创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源于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的观察、思考以及从中获取到的灵感启示,这当中当然也包括了如今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转基因技术。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可以说转基因技术乃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固有规律更为精确且深入地加以运用的一种体现方式。在我曾经于国际生物安全研究学会履职的那段时间里,也曾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