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万里长江第一塔(1 / 5)

张启突然像是想起什么,神色一振,一脸郑重地对蔡永祥说道:“蔡主席啊,如果您以后打算写关于科学领域相关文章,我建议您去采访一下柳小庆研究员。”

蔡永祥眼睛顿时一亮,饶有兴致地问道:“您说说,为什么要采访他呢?”

张启坐直了身子,认真地解释道:

“柳小庆研究员是我们大夏国农业科学院的青年才俊,年纪轻轻就成绩斐然,而且一表人才。他专注于生物育种研究,这生物育种可太关键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是咱们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他可不仅仅是个只会在实验室里埋头钻研的科研人员。

起初,科学院的上级部门安排他做科普工作,一开始他也只是想完成任务交差。但随着科普工作逐步推进,他才深切意识到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误解有多深。一些居心不良的人还在背后恶意造谣生事,柳小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被各种人身攻击、谩骂、侮辱和污蔑,甚至被诬陷为孟山都的内应。”

张启微微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但柳小庆研究员没有被这些恶意打倒,他在逆境中顽强崛起,挺直了腰杆,用更出色的科普成果为科学正名。

我觉得他这种精神,绝对值得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蔡主席,我真心希望您能找个机会去深入采访一下柳小庆研究员。为科学做贡献,可不只是闷头搞科研,像他这样为科学发声,弘扬科学家精神,同样是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添砖加瓦。”

蔡永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你的建议我记下了,这确实是个极具价值的题材。一位年轻科学家在科研与科普的双重战场上坚守与抗争,背后映射出的是整个科学界面临的舆论难题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我肯定会好好考虑你的提议,找时间去深入了解一下柳小庆研究员的事迹。”

饶毅教授在一旁也露出赞许的目光,补充道:“这样的年轻人现在属实难得,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道,也期望文艺作品能助力大众更好地理解科学、敬重科学。”

大家围绕着这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如何更好地传播科学精神、展现科研人员的风采。

蔡永祥兴致勃勃地又带着大家在焦山四处转了转,一路上,他妙语连珠,将焦山的人文典故、自然风光讲解得绘声绘色,众人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天色渐暗。

眼看天黑了,众人便决定就此离开。在分别之际,赵亚夫他们和蔡永祥紧紧握手,满是不舍。蔡永祥热情地询问:“你们明天还去逛哪里啊?”

赵亚夫笑着回应:“明天我们准备先去一趟南山。”

“南山!”蔡永祥眼睛陡然一亮,难掩激动地说,“那可真是文化的宝地啊!咱们国家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两部巨着,刘勰写的《文心雕龙》,还有昭明太子的《昭明文选》,可都是诞生在那里!”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要不我们约个时间吧,明天我陪你们一起去。”

赵亚夫一听,自是求之不得,连忙说道:“好啊,小蔡,又要辛苦你了。”

蔡永祥摆了摆手,脸上挂着谦虚又真诚的笑容,说道:“那哪里的话,你们都是大科学家,能陪着你们一同领略南山的文化魅力,也是我的荣幸啊。”

一番热络的交谈后,众人约定好明日的碰面时间与地点,才在暮色中挥手告别。

张启、饶毅教授和赵亚夫踏上归程,心中满是对明日南山之行的期待,他们知晓,有蔡永祥这位熟知本地文化的向导相伴,定会有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2014年2月5日,晨光熹微,天边泛起淡淡的鱼肚白。按照约定,张启、饶毅教授、赵亚夫与蔡永祥在既定地点碰面。众人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神色,简单寒暄后,便一同奔赴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