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沉思起来。
李林甫心中还是很震惊的,他万万没想到,澄心堂背后的主人居然是建宁郡王。
吉温小声说道:“右相,下官觉得这件事可以大书特书。”
“如何大书特书?”
“建宁郡王才十六七岁,他哪里懂得这么多,名义上澄心堂是建宁郡王的,但肯定是太子殿下在背后支持。”
“你是说,澄心堂其实是太子的?”李林甫不动声色地问道。
“必然是了。”
李林甫又故意问道:“太子办一个造纸所作甚,难道宫里还缺纸不成?”
吉温很配合地说道:“那必然是另有所图。”
“哦?”李林甫颇为讶然,“何所图?”
吉温又说道:“聚财为聚人,聚人为谋事,谋事为所图。”
“可有证据?”李林甫又说道。
“那澄心堂里必然能搜到人证与物证!”吉温补充道,“眼下澄心堂闹出这事,可以让长安县衙门借机搜查。”
李林甫又说道:“但既然是太子殿下之所,岂容随意搜查?”
吉温又说道:“无人得知是太子之所,下官这就走一趟长安县衙门。”
“但我听闻长安县尉颜真卿是一个硬骨头?”
“右相放心,那块骨头下官趁机一并剔除掉。”
“好,此事你且全权处理,搜出个所以然再来找我。”
“是。”
言罢,吉温便匆匆离去。
李林甫表面淡定,心中却已经激动起来。
韦坚案被李亨跑了,没想到这么快就送来了另一个机会。
而且这件事,完全可以与韦坚案联系在一起。
如何联系?
这还不简单!
太子身为储君,跑到民间去开造纸坊,还赚了这么多钱,是何目的?
就和吉温所说的一样,那必然是用钱来笼络人心,贿赂官员。
如何证明?
那就更简单了。
吉温出马,以审问今日砍人案为名,抓一些澄心堂的人回来,一番审问,不就都出来了么?
去年的兵部案,并不是六十名官员被吉温审得全部贪污。
兵部六十名官员能同时全部贪污吗?
这绝不可能嘛!
你可以说大唐朝堂的官员存在不少贪污的情况,但你若说兵部所有官员全部贪污,这个概率极低极低。
李林甫自己都不信,可偏偏吉温就用手段,在没有严刑逼供的情况下,把这件事办成了铁案,以至于李隆基差点崩溃。
既然兵部的官员们都能被吉温玩弄于鼓掌,区区澄心堂那些工匠,对付他们,岂不是小儿科?
李林甫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但李林甫不知道,这件事他已经落了后手。
政治斗争中,真实的第一手信息至关重要。
例如韦坚案,如果李林甫不知道皇甫惟明对李隆基说的那些话,他根本就不可能怂恿杨慎矜去跟踪皇甫惟明,也不可能在上元节那天发现皇甫惟明和韦坚在景龙观私会。
如果不知道这些确切的、真实的一手消息,即便李林甫知道皇甫惟明和韦坚站在太子那一边,他也无从下手去对付太子。
真实一手信息的快速获取,以及对真实信息的再塑造,是李林甫权谋的核心。
前者需要大量密集的眼线,后者需要能不择手段办事的酷吏。
而要掌握这两者,则需要己身手段的巧妙圆滑。
正如李倓所料,澄心堂的纸初见端倪之时,李林甫就已经安排人盯上。
右相的眼睛不仅在宫里,还在长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