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过来了。
按说隋军这边就一万人,突厥那边五万大军,从人数上隋军不如突厥兵。如果红海今天离开瓦口关的时候,能够发一道将令,让驻扎在瓦口关北的三万多军队开进瓦口关,一万人在这里守瓦口关,那么他们现在败了就没大关系。隋军杀到瓦口关前,关上的守城兵将往下一射箭,就得把隋军射跑了,掩护着这些突厥军败拜入关内或者败出关北。
但,红海没这么安排呀。红海牛啊、狂啊。他认为今天能一鼓作气把这一万隋军就平灭了。然后,乘胜兵发幽州。所以,自己几乎带着全关的人马离开的瓦口关。关里就留一千人把守。然后,一道将令,让瓦口关北那三万多人陆陆续续通关而过,作为自己的补充。
您想想,瓦口关的关口那多窄呀,能容几个人通过呀?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何况三万多、将近四万大军呢?这些军队由打关口通过,且呢!而且,又不是紧急军令,让他们紧急增援,就是一个平常的增援命令,慢慢地集结,这是大都督红海的意思。所以,三万多的突厥兵,慢慢悠悠,慢慢悠悠,以正常行军的速度依次通过瓦口关,陆续向南增援。
如果,红海在战场上跟秦琼再理论一番,时间再拖得长一点,有可能突厥兵还能来得多一点。但红海心急,没把人放在眼里。秦琼一上场,红海拿着都就跟秦琼拼命,三下五除二,把秦琼打跑了,马惊了。马一惊,这小伙子又来了。小伙子一来,一杵就把红海拍这儿了。也就是说,两军交战加上两军全愣那一分钟的工夫也不超过十分钟。十分钟能开来多少兵?开不来的还没在后方整理完毕呢,都没排列好呢,很多突厥兵都在路上呢,像一字长蛇似的。前面一败,后面不知道怎么回事呢,人哪知道大都督公海那么快就没了呀。前面一败往后一涌,前队踩后队,后队挤前队,就死伤无数。等到后面突厥兵得知大都督红海被一个孩子一招给揍死了,当时军心溃散呐!很多的人也跟着扔下兵器扭头就跑,这又变成前队了。这么一来,你踩我,我踩你,互相践踏。后面隋军再一路掩杀。五万突厥兵,就这一仗下来,连死的带跑的带被俘虏的得两万多人,谁还有工夫顾得了到瓦口关上守关呢?一个个惊慌失措,能够保命就不错了,是穿关而过。
继续阅读
瓦口关里的一千多突厥兵一看怎么回事儿啊,哎呀,都跑了,败了呀,谁还守关呢?纷纷扔下兵器也跑了。
幽州的兵将可乐了,这一路杀来是势如破竹啊,“唰”一下子,就把突厥兵赶出关外,还在后面穷追不舍,追了十多里,最后鸣金才把隋军给叫回来。别中人家埋伏,你知道再往前跑会遇到什么呀?咱现在把这关夺了就行了。隋军调头回来,复夺瓦口关!
哎呀,像做梦似的。这瓦口关一眨巴眼的工夫丢了,一眨巴眼的功夫又被收回来了。您看,人生就这么奇妙,变幻莫测,人世无常嘛。嘿呦,可把隋军乐坏了。
秦琼吩咐一声:“打扫战场。看看,抓住了多少俘虏,咱们死多少人,得了多少战利品,都一一清点!”
点了整整一天都没点完。到了晚上,大头基本上不用操心了,把具体的细节工作交给下面的将士去做就行了。所有的高级将领聚拢在瓦口关的帅厅当中开一个重要会议。什么会议?总结大会呀。瓦口关拿下来了,咱得分析分析胜仗吧。尤其是刺史王威,这次会议是他提议主持召开的,主要的会议议题、会议目的就是分析一下此次复夺瓦口关最大的功劳是谁?再说白了,秦琼在复夺瓦口关里头起没起到应有的先锋官的作用。
王威当众就说了:“大家有目共睹,秦琼一上场就被红海一都给打跑了,马被打惊了。要不是出现一个小将拦住惊马,秦琼的性命就不保了。是人家小将过来一杵把红海打扁了,我们才复夺了瓦口关。所以,有目共睹啊,这头一功是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