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一共分为三部分,一是“帖经”类似于后世的默写和填空;二是“杂文”,类似于作文题,考察的是考生的写作能力;三就是“策论”了,考察的是考生对于国家政策以及一些时政的看法。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策论,最不重要的也是策论。
国家选拔官员,自然要看一个官员的执政能力如何,执政方针又是怎么样的。所以策论很重要,一篇好的策论是很加分的,甚至能让阅卷人或者皇帝破格录取。
那为什么又说策论不重要呢,因为就目前齐朝这些读书人的水平,想让他们写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策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这帮人整天闷着头读圣贤书,又有几个能了解天下大事以及朝廷一些政策的深层含义的。
即便是每次科举考试的状元,也不可能马上就被朝廷委以重任,而是要先发配到一些清贵的衙门去好好学习,等他们有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整个国家的状态有了了解之后,才会被重用。
既然大家的策论都不怎么靠谱,那大多数人都会把精力放在前两题上。
如今陆沉提出的这个办法,就是从策论上来控制南北两方举子的数量。
这些考生没办法了解整个齐国的事情,那对自己身边的事情总应该知道一二吧。
如果策论题问的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身在黄河流域的读书人是不是更有发言权。
或者询问边境问题怎么解决,要如何处理跟西夏辽金的关系,那是不是北方的举子更有发言权,他们也更能做到言之有物?
你南方举子就是文章做的天花乱坠,所有的观点都浮于表面那也不可能得高分的。
听了陆沉的解释,李卓再次忍不住拍着手大喊了三声“好”!
他真的太兴奋了,此刻真是恨不得马上就下旨给李明月赐婚。
多好的男人啊,李卓觉得这样的男人要是还不赶紧绑在皇家的战车上,那他的脑子才有病呢!
你瞧瞧人家陆仙师的这个层次,这个格局,不仅很轻松的就解决了这么多年来的大难题,顺手还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皇帝手中的权力。
若事情真如陆沉所说的那样办成了,那皇帝以后对这些官员可就更加的如臂使指了。
以后国家哪方面有问题,皇帝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就可以加重这方面的出题量,只要皇帝的眼界看的够远,能提前发现问题,那他的夹袋里面就永远不会缺少人才!
这帮读书的整天跟李卓咋咋呼呼的,李卓也是真心够够的了。
他倒是想看看,以后自己手中掌控着南北读书人的生杀大权,这帮读书人还敢不敢继续在他面前嘚瑟了!
李卓是高兴了,可此时此刻其他的官员们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陆沉是这么个主意,他们说什么也不会让陆沉开口啊!
很多人都朝着魏雍怒目而视,心说你个老登真是吃饱了撑的,你说你好好的招惹他干什么?
魏雍的嘴角也是一阵抽搐,他也没想到啊,他们这些人在朝堂上争得这么热闹,最后居然是给皇帝做嫁衣了。
地方和中央的权力矛盾,皇帝和官员的相互制衡问题是伴随着封建王朝一起诞生的。
官员们都很清楚,如果皇帝强势一些,他们手中的权力就会少几分,日子就会难过几分。
可事已至此,他们又能说什么呢?明眼人谁看不出来,这样做对朝廷的确是大有好处的。
再说了,你瞧瞧皇帝那一副吃了喜鹊屎的表情,恐怕已经在心中批准了这个方案了。
既然没办法阻止这个方案的落实,那是不是能延后这个方案推行的时间?
梁立仓上前道:“陛下,陆仙师的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