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站起身来,在大殿中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要在地上踏出一个愤怒的印记。
“将士们在前线为了大明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急需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物资来保卫家国。
可这些文官却在这里扯后腿,为了他们那点私利和可笑的平衡之论,置国家大义于不顾!”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乾清宫中回荡,带着无尽的失望和愤怒。
王承恩在一旁也是满脸怒容,他附和着崇祯,咬牙切齿地骂道。
“陛下,这些个酒囊饭袋,平日里拿来办事没一点用处,可一到朝堂上。
说教起来那是头头是道,仿佛他们才是大明的救星,真是可恶至极!”
王承恩的眼睛里闪烁着恨意,他微微弓着身子,双手紧握,对那些文官的行径也是愤恨不已。
崇祯愤愤地说道:“可不是嘛,他们就是一群浪费粮食的废物!
朝廷养着他们,是让他们为大明出谋划策、排忧解难的,不是让他们在这关键时刻捣乱的。”
崇祯的眼神中充满了鄙夷,他停住脚步,望向宫殿的大门,仿佛能看到那些文官离去的背影。
“若再任由他们这样胡闹下去,大明危矣!朕绝不允许这些人毁了祖宗的基业。
朕定要让他们知道,现在是生死存亡之秋,不是他们争权夺利的时候!”
登莱督师府。
皇上的旨意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这小小的地方掀起了波澜。
几名宫里外派的太监,肃立地站在庭院中,他们的到来,让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氛围。
袁可立和孙元化恭敬地接过旨意,两人的眉头微微皱起,目光在旨意上快速扫视。
袁可立身着一身威严的官服,身姿挺拔,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透着凝重。
眼神深邃而锐利,仿佛在思索着这道旨意背后隐藏的深意。
孙元化此时也一脸严肃,手中紧紧握着旨意,手背上的青筋都微微凸起。
“宫里都来人了,看来皇上对火器十分重视,而且一股脑全部分配了。”袁可立低声说道,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大人,这也是皇上为了边镇安稳着想,只是这调配之事,须得谨慎。”
孙元化回应道,眼睛看向那些太监。
太监们则在一旁交头接耳。
其中一个为首的太监尖着嗓子说道:“袁督师、孙大人,咱家此次可是奉了皇上之命,来协同调配火器的,可莫要出了差池。”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精明。
面对皇上亲命的督师袁可立和巡抚孙元化二位大臣。
他目光带着尊敬,也有着宫里的威严。
袁可立微微点头,“公公放心,我等定当谨遵圣意。”
说罢,便和孙元化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指挥着士兵将边军所需的火器一一整理出来,装到一辆辆马车上。
士兵们来来往往,脚步匆忙,额头上都沁出了汗珠。
袁可立在一旁大声叮嘱着:“仔细些,这些火器可都是关乎边镇安危的。”
他的目光威严地扫过每一个士兵,士兵们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大同宣府七镇和辽东的协同太监押着装满火器的马车离开后,袁可立和孙元化松了一口气。
袁可立身着一身威严的官服,身姿挺拔如松。
他正专注地指挥着士兵们将最后一批火器装点上车,眼神中透着凝重与认真。
“都仔细些,这火器关乎边镇安危,不容有失。”
袁可立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忙碌的校场上回荡,士兵们听到后,手上的动作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