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给黄家来这么一手,原本是为了平衡杨黄两家的实力,让杨黄两家在没有他存在的日子里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那敏村,不想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太祖还以为黄家会有所反击呢,那时他不介意再杀掉黄家的灵虚境,让黄家伏贴杨家,谁知黄家在发完家丧后,黄家族长黄育就主动邀请杨家议事。
黄育想,杨家嫡系的男子都在外面为官做事,少爷杨刚从几年前去京城赶考直未回来,连中三元的状元牌匾都是由南宁府知府大张旗鼓的送回那敏村的,正主杨少爷却不见露面。现在那敏村杨家主事的就是杨刚的祖母李氏,见到李氏又该怎么说呢,想与杨家老祖商议,那是不可能的,人家是天级大人物,怎会和他这种小人见面。罢了,就与杨刚祖母议谈也行,她拿不定主意,也可以将他们黄家的态度告知杨家族长或杨家老祖的。
让黄育想不到的是,来和他议谈的正是杨刚这个杨家嫡系后起之秀,盖压黄肖的杨家未来之星,这真是给了黄育面子了。杨刚的为人,杨刚的处事,杨刚的学识,杨刚的武功,都让黄育折服。
"不知杨兄已回那敏村,黄育愧不能迎,黄育有幸与杨兄商议家族之事,荣幸之至。"黄育恭敬道。
"黄族长不必如此,我们都是邻里乡亲,同饮一河水,共吃一垌田。常言道,亲不亲,家乡人,你我就不必见外了。"杨刚淡笑道。他知道这个黄育为人还不错,也愿意与杨家和平共处,以前黄家强势时他都愿意做和事佬,现今黄家被强压,他也能服贴求全,可见其善心尚存。
"是啊!我们那敏村黄杨两家同饮那花河,共吃一垌田,杨兄真是说得太好了,黄育十分认同杨兄之见!"黄育赞同道。
"不知黄族长要商议何事?"杨刚问道。
"哦,是这样,黄杨两家同村千年,黄育对以往黄家待杨家的不善不敬深感内疚,黄育代表黄家向杨家道歉,请受黄家族长一拜!"说罢向杨刚一揖到地,杨刚坦然接受。
"黄家希望能得到杨兄和杨家的谅解。从今以后,黄家愿尊杨家为大,希望黄杨两家和平共处,共住那放村,黄育愿将此意写入家训,今后世代子孙必须遵从。为表诚意,黄家愿赔杨家损失,送良田百亩,任杨家挑选,再送灵石百斤。区区心意,望杨家收下,黄家感激不尽!"黄育真心道。
"黄族长尽心了,杨刚正有此意,杨家也愿与黄家共同发展那敏村,杨刚很赞赏黄族长写入家训一说,毕竟和平共处不只是我辈之事。至于田地和灵石就不必了,黄族长的心意到了就好了。"杨刚递。
"杨兄,黄育也知意愿不能靠金钱来表现,但这是黄家的心意,还望杨家收下,不然就是黄育的失职了。"黄育恳切道。
"那好吧,不收反倒是我杨刚眼高,藐视乡邻了。对黄家的不幸,杨刚深为同情,望黄族长节哀顺变!"
"多谢杨兄,多谢了!"
等杨刚离开后,黄育松了一口气,商谈虽简短但有效,只要杨刚接受了见面礼,黄家从此就可以在那敏村安居。他也知道钱财并不是打动杨刚的条件。主要还是杨刚大善心良,幸好杨刚正好在那敏村,使得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了,真是天意。本来吧,大家和和睦睦的在一起生活不好吗,何必争强好胜,斗得你死我活,自找罪爱了。
杨刚也想不到事情处理得如此顺利,他本打算黄家不来找他,他也要去找黄家商议两家今后相处的事。他希望黄家能接受太祖说的条件,就是杨家为大,黄家贴服,不然太祖再杀黄家灵虚境,杨刚心里也不好受,能和平解决的事,又何必流血处理呢。当然,若黄家还跳脱,他也认为太祖处置有理。
外理了杨黄两家的事,杨刚将结果和太祖说了。
太祖道:"这就好,免得再添麻烦,十天后太祖就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