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奥林匹克(3 / 4)

洛桑主教统治。拿破仑战争中,洛桑提高了城市地位,并于1803年以沃州首府的身份加入了瑞士联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洛桑是瑞士的第五大城市,人口13万人。居民85都说法语,剩余14说德语,剩下1说其他语言,比喻汉语和古老的罗曼语。

瑞士虽然是个完整的联邦国家,但其实连自己本族的罗曼语都快要消亡了,居民大都是说法语和德语,当年就是靠着瑞士崎岖的山区得以保持独立至今。

瑞士人勇猛好战,在中世纪的魔幻小说中,经常以野蛮粗鲁,不守规矩的山民形象出现。但事实上,中世纪时,这些贫穷的瑞士山民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当雇佣兵,以勇猛、果敢、严格的纪律性服从性获得众多好评。

但瑞士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也少,夹在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大国之间艰难求生,所以他们很早就放弃了争霸的幻想,谋求永久中立国地位。

永久中立不是用说出来的,也是需要用实力来维护的,所以勇猛的瑞士人基本是全民皆兵型的,每个成年人都要服兵役。无论是当年的法国拿破仑,德国黑特勒,还是意大利的墨索立尼,在瑞士人面前都没有讨到好处,就像曹操用来比喻的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想要打下来,付出的代价又太大。打下来了想要治理这些又臭又硬全民皆兵的瑞士人又非常困难,这才承认了他们永久中立国的地位。

另外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波兰,当年夹在德国、奥地利、俄罗斯三国之间,也想要谋求中立,各种妥协,结果被三家给瓜分了。

果然是应了那句话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啊。

洛桑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还一直是欧洲艺术家们的避难天堂。海明威曾偕同其妻子专程从巴黎来此度假。许多著名的欧洲文学家如拜伦、卢梭、雨果和狄更斯等都先后在此居住、生活、工作过。

洛桑的原意为“石头”,源于这里遍布大街小巷的崎岖不平的石板路。走在洛桑街头,无论在日内瓦湖的码头还是在圣佛朗索瓦的街边,总有许多倾情表演的艺术家、数之不尽的露天舞台和纵情欢歌的喧闹人群,优美的旋律令人心醉。洛桑还是国际芭蕾舞、歌舞剧等精品艺术荟萃之地,是高雅艺术活动盛行的文化都市,故洛桑又有“国际文化城”之称。

整个洛桑分为两大部分老城区和乌契区。

老城区位于山丘上,是洛桑古老辉煌的历史象征,这里保存着许多罗马时代的遗址及中古时期的建筑,高耸入云的圣母大教堂守护着老城的宁静安详

乌契城区位于日内瓦湖畔,原来只是个小渔村,现在是许多高档宾馆、酒吧聚集的地方,坐落于湖畔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向游人展示着国际奥委会永久会址的高雅与骄傲。

在这里,陈卓在布拉特的引荐下,见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比起暴君一般强势的阿兰维热、伪君子一般微笑的布拉特,萨马兰奇却是一幅风趣小老头的模样。

萨马兰奇和中国的友谊可以追溯到1978年。中国刚刚打开对外开放的门户,一切开始重新焕发活力,而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尚未恢复,十亿中国人被排除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之外。就是在这一年,时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萨马兰奇第一次访问中国。

“我想不通,一个有着10亿人口的大国,居然不是国际奥委会的成员。”

萨马兰奇曾这么说道。此后,他开始四处奔走,劝说欧洲奥委会委员支持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一年后,这一提案终于被通过,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召开。开赛第一天,许海峰就在手枪慢射中获得了一枚金牌。这是该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人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萨马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