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这边的《超体》情况怎么样?”
“已经过亿了,但票房获取的速度减缓了很多。”
“你们看过《超体》吗?”
经理随意问着,想了解一下这片在这些发行人员的看法。
“看了,叙事节奏很紧密,感觉还行。”
“差不多吧,约翰逊斯嘉丽演绎得形象很适合她现在的路线。”
“我这里有《超体》的问卷调查报告,要看吗?”路易斯提醒,“这片的受众还挺分化的,能有这么好看的成绩,跟他们的投入不高也有关。我觉得,萤火虫在这个项目里一如既往展现了对市场前期评估的敏感性。”
“是吗,拿来我看看。”
“呃,请稍等。”
一会,经理翻开后也明白所说的对市场敏感是什么意思。
“17岁,男,评分a+。”
“16岁,男,评分a。”
“20岁,男,评分b+。”
“32岁,男,评分b。”
只从前面这些问卷的年龄分布就能看出来越成熟的越能理智的评价,而非情绪用事。
而到了后面更全面的观影受众分布——
“20岁,女,评分c,拍得什么玩意,镜头刻意用软色情作为卖点,还一直给近景,恶心。”
“36岁,男,评分b,80多分钟感觉一下就过去了,但看过之后也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只能说,适合打发时间,不无聊,但没什么值得回味重复观影的必要。”
“27岁,男,评分b+,陪朋友来看的,感觉还行,配乐也舒服,如果影片少出现一些暴力镜头,多展现那种超能力,感觉会更有意思。”
“17岁,女,评分d,烂片一部。男友全程说些对斯嘉丽的好话,莫名其妙。”
还有铁杆粉——
“19岁,男,评分a,上帝,我想要一个斯嘉丽一样好看的女朋友。”
“17岁,男,评分a+,高清光盘什么时候发售啊,那个浴袍片段,我能看一辈子。”
“18岁,女,评分a,女主挺酷的,很独立,我也想成为她那样的人。”
他粗略翻完,发现观众里如果是情侣组合,那就是差评居多,如果是个体观影,年龄大的评分相对客观,即便如此,《超体》的平均分也在b左右,这对中等投资的纯商业片来说很不错了,大部分人看完之后都觉得票价还是值了的,但如果投资上升,群众的表现也不会优越多少,因为重复观影的比例很一般,不是什么看了又看的现象级别电影。
经理撇了眼问卷封面上《超体》的字样,心底却想“更该见见莱曼了,有才华又理智的电影人真的难得,还一点都不飘,自大自负。”
第二天。
“《美队2》的拍摄还顺利吗?”
片场,莱曼看着忙碌的剧组问道。
凯文拉起的制片团队,其中一位应答“每天的拍摄进度都有完成,哥伦比亚的人也很配合。”
自2月末筹备开机至今,一支临时调集、逐渐磨合的上百人的幕后班子分成几组拆分不同的场景戏份拍摄,同时,数字领域负责的特效工作也一一分包给海内外的工作室,几乎是同时的展开工作——
有人、有钱、有明确的目标,统筹管理也有两家的资深制片盯着,等到拍摄工作渐渐默契,哪怕彼此众人分属不同的地方,也在接近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拍完了神盾局的室内戏,来到了美队跟冬兵的相爱相杀大场面。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追书p, \咪\咪\阅读\p \iiread\ 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除了拍外景,总有群众刻意闯进来干扰,制片人们是感觉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
毕竟,华盛顿政府也很支持剧组的拍摄,在不太影响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