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怪兽+《环太平洋》的融合宇宙(求订阅,票票)(1 / 2)

中影在整个亚洲都很有影响力和推广实力,20多亿的人口基数,本身就代表一个庞大体量的电影市场。

好莱坞现在越来越重视国际化,对于亚洲这块肥肉当然不可能放过,甚至聪明的如哥伦比亚早几年就尝试过中美合拍,只不过不太成功,兴趣也跟着冷淡下来,但类似的动作倒是一直没停止,而且他们还积极参与把一些优秀的华语片推入美国地区,同样换来了不少华语电影人的好感。

莱曼现在就想学哥伦比亚,因为萤火虫已经有了基础的海外发行能力,对于亚洲市场同样不能错过,只不过,他比哥伦比亚的想法更深入、更新鲜,也更容易维持一个好的局面。

哥伦比亚为什么在中美合拍上不给力?

因为他们没有好项目,找不到亚洲文化的共通点,换句话说,他们的中美合拍本质上是添加一些华语元素,而非迎合华语地区,用一个最近的例子就能很形象的表达迪斯尼大作《花木兰》——都是充满了制片方自己的解读,高傲而自大,失败了才显得正常。

而莱曼的这套思路实质性的东西更多,更现实,他想的是吸入中国的地区资源,通过合拍、跨境投资、联合发行,达成市场整合。

毕竟,单纯的外片想进入中国市场特别难,除了审查、引进片的指标每年只有那么多也是最大的受限制原因,但如果跟中影合作,变成合拍片,那么不仅不受限制,还能享受国产片的待遇分账,继续出口。

历史上,当中国市场在国际票房市场的比重越来越高后,仅2015年,总局披露的中外合拍片数额就高达87部,只不过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协作摄制,也就是《雪花秘扇》、《艺妓回忆录》那样的模式,而莱曼策划的合作,是联合摄制

即境内外制片公司共同投资、共同摄制、共同分享利益及共同承担风险的一种摄制形式。

在深入总结一步,即除了影片内容有着原则性要求外(不能碰政治红线),总局还有个三要求的硬性标准必须聘用境内制作人员,要在中国取景;外方演员比例不得超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中方出资比例不能少于三分之一。

种种苛刻的条件,也限制了纯占便宜的想法,所以大部分外来资方都不会选择这种模式,而是选择协作拍摄,同样能享受一部分合拍片的资源倾斜,还不用这么麻烦。

只不过这种麻烦,也只是一种中方防范的措施,运用得好,未必不能转化成一种优势。

看看中美真正合拍的先行者《长城》,虽然成绩和内容都饱受诟病,还成了国师的一个黑点,但它享受的待遇以及中影不遗余力,真的当亲儿子一样的宣发声势,足以看出这种合作,中方很认真,也愿意把它落实。

当然,《长城》是个反例,莱曼并不想策划这么一部下下之作,他比别人更长远的眼光以及经过市场证明的电影,才是他想拿出来的。

先说说亚洲地区,有哪些题材元素受众很广?

怪兽,机甲高达就有很厚实的基础,像特摄片、动画动漫的传播,使得中、日、韩三个亚洲地区票仓国家对这些题材元素接触过不少。

那么再联合深化一点,为什么不能用怪兽宇宙联合《环太平洋》做出一个适合亚洲地区,同样欧美地区的观众也不那么排斥的电影系列呢?

怪兽宇宙,那是原时空华纳在dc宇宙受阻后灵感爆发搞的,《骷髅岛》、《哥斯拉》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环太平洋》那更是典型的吃了亚洲观众红利,不然只靠欧美地区,丫都回不了本。

而恰好,《环太平洋》跟怪兽宇宙的世界观可以融合到一起,这是莱曼早就思考过的。

至于为什么说这个系列最合适,也是因为该系列确实符合亚洲地区观众的看点,加入亚洲文化元素不突兀。

毕竟,很多的中美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