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还没彻底触到心理预期
莱曼一脸平静的说道“不够,如果只是这样,我还是希望环球不参与北美发行,北美市场的发行权益大头归属蓝蝶,贵方负责沟通院线,蓝蝶负责拷贝、宣传,如何?”
对面坐着的几个环球高管互相瞧了几眼。
如果这份报价都不接受的话,再结合一定要蓝蝶参与宣发,他们也大概猜出了一点用意。
无非是扩展渠道业务,不想让出北美市场,环球的发行大头只能在海外。
不过,未免太“压价”了吧,斯皮尔伯格还在梦工厂的时候,都不这么喊。
但好像斯皮尔伯格没他赚钱,人还没赔过呢。
纳西姆想了想,便问道“两位对项目是很看好的态度,但能有具体预期吗?”
“这么说吧。”莱曼指指资料,“这是很有创意构思的一个项目,绝不止科幻那么简单,我想,它该是比《迷雾》更容易出成绩的作品,当然,这只是我身为导演的看法,只供参考。”
如果是别的导演再没有正片的时候说这种话,纳西姆能信的部分不会多,但莱曼的性格他也是了解一些的,不喜欢吹牛,甚至喜欢往低了说,他都讲了要超过《迷雾》,那就可能是超出不少,比如全球破个5亿什么的。
而且项目是科幻电影,就算绝非科幻那么简单,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上,科幻作品的市场局限性同样不大,两者相加,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莱曼导演,你有自己的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当然该知道一部电影的成绩影响因素,远不止质量、内容,宣发占比是很高的,我很难相信蓝蝶的宣传渠道能推广这样高投资的作品,如果不能打开局面,对海外市场的影响同样很大,真要这样做,这部分损失远比让环球代理收取的费用更高。”
一句话,蓝蝶可能带不动这么多的媒体流量没必要强撑。
莱曼却道“我没有否认宣发的重要性,但如果电影本身不值得投入资源,就算有那份渠道实力也没有用武之处。我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而且愿意花钱,只要环球足够的院线,就可以聊下一步了。”
这话同样很有道理,莱曼最大的优势就是来自后世经验的市场眼光,以及这么些年积累的制作经验,能让他找出某些项目的不足,然后想办法补充,比如某些拍出来被喷的脑残剧情,他可以提前避免再次踩坑,像温子仁远比前世更顺利,索菲亚没被《绝代艳后》拖累,以及《无浩克》项目中漫威把布鲁斯班纳和浩克的双念一体主次太过颠倒,搞成了一部破坏狂电影
这都是上辈子那些电影人用了很长时间拍摄、花费心思,而且试错的市场经验。
就像《黄金罗盘》的失利让大家都明白,儿童向魔幻电影别硬往史诗名头去凑,平白让观众生厌,进去影院就觉得被宣传给欺骗了,然后大打差评。
环球众人陷入思考。
很多人都分析过萤火虫的成功,而且得出了一点,那便是莱曼的制作能力和选片眼光是一切的保障。
每年都能拍出远超市场收益规律的作品,黑马总是出自萤火虫,一次两次是幸运,但都5年了,那就真的是眼光好。
如果环球有这么叼,配合他们的渠道体系,不早就拳打华纳、脚踹派拉蒙,问鼎市场份额第一,不就是因为没保障吗。
莱曼见他们不说话,缓和了一下语气,“海外方面,萤火虫是没能力插手的,百分之15的抽成我们也同意,你可能不知道,我们跟狮门合作,都是出百分之10,但《第九区》与《暮色》、《我是英雄》不同,没有流量加持,嗯,贵方懂我的意思吧。”——要不是狮门不行,我早找他们了。毕竟,《暮色》的原著小说远销全球,底子在那又是主打青少年,《我是英雄》同理,有《纽约行》铺垫,也不是没有根基,打出续作口号,轻易能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