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从文(1 / 2)

凉州血 彼时陌上 1120 字 2个月前

杜西川摇摇头。

除非能如出《百草经》《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书,否则,谁能在青史上留名,就算是自己的师叔孔媛,这样的天资卓绝之辈,只怕也难以在史上留下只字片语。

如果杜西川不能成名倒还好,如果杜西川成名,只怕孔媛最后的评价会很惨。

杜西川几乎能猜到史书上会怎么写孔媛了。

“孔媛,天姿聪慧,精擅医道,常有奇想,三十五岁,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张卫年继续道:“人活一切,草木一秋,总得留下点什么,所谓立功立言,或者你能斩尽敌寇,扬威于域外,或者你能写下名言名句,为后世传诵,你总得选一样。”

见杜西川还在犹豫,他也知道并不急于一时,又道:“你也不必急于选择,先住下来,我先拿些书籍给你,你多看看这些圣贤之言,读懂了其中的道理,自然就想要从文了。

你十四岁就能成为名医,定然聪慧异常,等学有所成,便去参加科考,当朝内阁阁老许嵩是我恩师,他每次给我写信,都让要举荐凉州的贤才,只是凉州这些年来,连愿意读书的人都没有几个,如果你能读出点名堂,我亲自写信向许阁老举荐你。”

此话一出,所有人看张卫年的眼神都变了!

所谓官官相卫,官场之内,最重派系,虽然大渊皇朝之内一再强调不允许党争,但只要涉及权力就会有派系,而文官之间,同学和师生是天生的派系,张卫年很自然地把自己归入了许蒿一党之中。

还没等杜西川回答,张卫年自行把话接上了:“杜医官,你一定以为我在吹牛是吧。”

他也不等杜西川的反应,蹬蹬蹬地跑到后堂,又飞快跑了出来,手上已经多了一个锦盒。

他把锦盒放在公案之上,躬身下拜了一番,才郑而重之地打开盖子,递到杜西川面前:“你看,这些都是老师亲笔手书,你好好努力,不能丢了师公的脸!”

张卫年倒也没有吹牛。

他考科举那一年,许嵩正是当时考官之一,是以有了师生之名。

发榜以后,考生依例要去谢师,当许嵩知道张卫年来自凉州以后,还多问了几句。

此后,张卫年每年都会给许嵩写信,既汇报工作,也算是挂着点念想。

而许嵩隔一两年也会给他回封信,内容千篇一律,让他要安心工作,不负朝廷重托,在凉州之地做一个诤臣。

张卫年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理想,可所有的理想早就被岁月磨平了,他也明白,他这辈子,必定是要老死在凉州任上的。

他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读书人的骄傲让他始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而许嵩隔几年的信,让他觉得他在凉州的一举一动,始终被朝廷和内阁所关注。

人总要有些信仰。

许嵩或真或假的记挂,是张卫年的信仰,是张卫年数十年如一日,把凉州打理的井井有条的精神支柱。

张卫年故意把这些信拿出来显摆,当然不是为了杜西川,而是给俞不凡等一众武将和县衙之内的一众衙役看的,他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人都知道,他张卫年上面,也有人!

果然所有人都对张卫年肃然起敬,就连梁中野都觉得张卫年不简单。

毕竟整个大渊有上千个县令,还有各地州府的官员,有品级的官员数千人,许嵩愿意看他的信,还亲手给他回信,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把他当作门生了。

将心比心,梁中野觉得如果当今的兵部尚书能给他写封私信,他也肯定觉得很光荣,而张卫年的锦盒之中,许嵩的手书数量不少。

刚才他还觉得张卫年在吹牛,可现在他觉得,如果他有这些信,他也会拿出来吹。

看着众人一脸震惊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