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檄文(1 / 3)

几天后,失落难言,又取得崇祯帝谅解的户部尚书,再次苦心孤诣,想出了纸钞之策,这也是从王斗粮票那得来的灵感,况且,明初起,也有大明宝钞。

部议时,倪元璐细数钞之十便、十妙。

“一造之之费省,一行之之途广,一用之也轻,一藏之也简,一无成色之好丑,一无称兑之轻重,一革银匠之奸偷,一杜盗贼之窥伺,一钱不用而用钞,其铜可铸军器,一银不用而用钞,其银可入内帑。”

奏疏上后,崇祯帝大喜,即令造钞,立发仪制司,限日搭厂,选匠计工,如有阻其事者,法同十罪。

大明解入之朱卷,宗师优劣科岁之试卷,素为钞质之资本,此为纸,工部又查二祖时典故,造钞需工料纸六皮四,皮者,桦皮也,多产于辽东,今有纸而无皮,无从下手,乃令工部召商。

对工部的召商令,京中很多商人还是有兴趣的,只是随后,众人如被泼一桶冷水,因入不敷出,库房缺银,所需费用,大部暂需赊账,而且有消息传出,工部造钞后,初步的兑算,是一贯宝钞,兑银九钱七分。

物议哗然,宣府镇的粮票,一石面额,就兑换一石米,还有很多人心怀犹豫,区区一张钞纸,就想当白银九钱七分?

许多百姓都是惶恐,惟恐官府欺诈,京中商人,也皆是大奸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精,眼看好事无着,又恐朝廷强行摊派,纷纷卷起铺盖逃出京师,让兴致勃勃准备大干的户部与工部官员目瞪口呆。

倪元璐的钞纸之议,再次流产。时人叹息,浙人也难挽回财政恶局啊。

王斗闻听后,叹了口气:“钞票,关键在于朝廷的信用,只是信用,毁灭容易,想建立,难。”

……

“我靖边军仁义之师,出塞征战。自然需师出有名,发个檄文征讨。”

得到朝廷授意许可后,王斗这样对部下说道,他请自己岳父,还有朱巡抚。杜太监,还有幕府教化司等,写几个檄文上来,自己择优选择,看哪一个好。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p,换源p, 安装最新版。

这可是名留青史的好事,纪世维,朱之冯等人。接到王斗商请后,皆尽义不容辞,竭尽心力的思索。

便是镇内民间,闻听后。同样热议此事,个个自告奋勇,各茶楼酒肆间,一个个民间史学与文学大师产生。

很快的。一篇篇风格各异的檄文,就给王斗发了过来。

不过王斗看后。大多不满意,太啰嗦,篇幅太长了,大部分比明太祖朱元璋奉天讨元檄文还长数倍,而且文气十足,塞外基本上纯文盲的蒙古人看得懂吗?

最重要的是,不够霸气,不能表现出靖边军的威风,还有远征塞外的深远影响与深刻意义。

杜勋也亲手写了一篇檄文,倒是简单明了,可惜太白,上不得台盘。

最后王斗决定,融合诸篇檄文的精华,亲自修改摘取。

他操刀的时候,靖边军各将都围在旁边观看,还有王斗好友,教化司大使符名启,也在旁边拈着胡子微笑。

王斗与符名启相识多年,虽然符名启现在成了王斗下属,不过二人仍然算是知已好友,保持着良好私交,

能与自己平等交流的人不多,所以王斗也挺珍惜二人之间的友情,而且符名启这个人,博学多才,没有平常文人的酸气,同时也对国家,充满了深刻的热爱,很多事情上,可以与王斗谈到一处去。

现各屯堡中,华夷之辩,大中国英雄志等课本,便是符名启与王斗交流后,得出的灵感思路所编,王斗观后非常欣赏。

眼下,教化司正在汇编《中国之武士之道》,《士之诸戒》等题材,用于宣府镇军事学院,民事学院等教习。

王斗翻看着各篇檄文,不时抄上一句两句,众将在旁大声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