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出发之前,周建国对骑兵团再次作了调整。
缴获的战车三百余辆,马匹八九百匹。
马匹数量虽然再次激增,但是周建国并不打算扩建骑兵团编制。
首先曾国的马匹质量普遍不高,仅仅一日的激战行军,很多马匹就已经疲惫不堪。
造成很多马失前蹄的事故,这次骑兵的受伤并不是申国士兵造成的,都是马匹疲惫造成的。
所以周建国把原先马匹又剔除了一些。
又把缴获的马匹命人严格筛选了一遍。
挑选出的马匹与原先的骑兵马匹一共凑出了,八百余匹优良马。
周建国有成立了专门护理骑兵的后勤部门,
跟原先饲养照顾战车的马区别开来。
周建国之所以要凑出八百余匹战马,就是要保证骑兵们是一人两马的配置。
马其实是一个很容易疲劳的动物,如果急行军,一人两马可以分担每匹马的负重压力。
如果只是战场骑兵对垒,一人一马足矣。
毕竟战场激战,一人多马是足够的。
但是如果想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性,最低的配置是一人两马。
稍微好一点的情况是一人三马,如果长途奔袭最好是一人四马。
其实很多人都低估了人的耐力。
人类误以为自己能站在食物链顶端仅仅是因为人类有聪明的大脑。
其实人类还有一项逆天的本领,那就是耐力。
人在一天之内的耐力与爆发力是无法与很多野生动物相比的。
但是超过一天以上的耐力,人类是把所有的动物都远远的甩在身后。
这项成果也是后世科学家们发现的。
人类的耐力注定人类可以探索的世界远远大于其他动物。
所以人类的耐力更高维度来看,是远超马匹的。
一人多马也是很符合实际战争需求的。
对于骑兵里面一人多马的战史里,后世蒙古骑兵能横扫世界。
就是因为蒙古骑兵的马,不单耐力强而且数量惊人。
据记载蒙古骑兵们都是一人四马以上,机动能力在那个时代吊打所有国家。
但是马又是战场消耗最大的战略物资。
两军对垒的时候,马是最容易被射杀的。
所以后世一个国家的国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骑兵的数量,战马的数量。
汉武帝能扫荡匈奴靠的也是骑兵,当时汉武帝几乎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养马。
所以周建国深知骑兵未来的战略地位。
当周建国提出给骑兵配备一人两马的时候。
很多人虽然不理解,但是都在坚决执行。
周建国的三次用兵,第一次曾都外疑兵解围,第二次骑兵突袭生擒申国世子,第三次出其不意攻占申国大营。
这三次用兵已经彻底折服了王师羽林军上下的所有士兵将领。
周建国也看出了很多将领的不理解,他们认为马匹这么稀缺。
一人两马太过浪费。
周建国用了一句名言给他们做了思想工作,
那就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理解。
骑兵们这次是立了头等大功的,一个个都昂首挺胸的在军营里晃来晃去。
当得知大王给他们一人配置两匹军马的时候,他们简直乐开了花。
此次骑兵部队里面大部分都是家奴,他们一开始虽然不抵触单骑走马。
但是内心难免觉得本就低人一等,因为只有他们这些家奴才会每日跟畜生混在一起。
骑兵必须要与自己的战马培养出感情才能人马合一,让马变得跟双腿一样灵活。
这是贵族们很鄙视的事情。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