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五月初八,京师开封府衙正厅大堂,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今日便召见开封府管理团队具体了解下他们的工作情况,以让自己早点熟悉府衙的业务,要不然真的让他们以为我这个太子啥也不懂,就是来挂名而已。见众人都已经来到了大堂,我便望着堂下众人,感觉气势甚是壮观,便随即清清了嗓子对着他们说道:今天召诸位前来,主要是了解下关于本府衙内的具体事务及熟悉下各位的职责,由于上次本太子刚到任,也没有好好跟各位在业务上好好沟通,今日就麻烦各位给本太子介绍下自己。
首先是判官李铁头出列行拱手礼说到:启禀太子爷,下官身为开封府衙判官,主要职责辅助开封府尹大人长官处理公事,监督并落实大人下达的各项指示,平时大人要是不在府衙,并由本职代为掌管府衙内的各项事务,事后向大人禀报。原来的程序是下官禀报权知开封府,像仁宗朝时的包拯就是权知开封府,而如今太子爷荣任开封府尹后,皇上便将原权知开封府调任他用,目前府衙内一切事务由太子负责,主要掌管京师民政、司法、捕捉盗贼、赋役、户口等政务。
我随即向李铁头点头示意,原来宋代的判官就是衙门的二把手,也是就我这个太子不在府内的时候,都是由判官说了算,事后判官向我单独请示或者汇报工作。这点便深深的映入了我的脑海,对判官的职责有了清晰的认识。而地方的知州、知府是地方行政长官,而二把手则是判官,在京师这里我这个开封府尹就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以前只是由皇室成员挂名担任开封府尹,实权则是在权知开封府手里,而今老爷子将原来的权知开封府调走,那我这个兼任的开封府尹自然就掌握了实权。这也是太子储君上任前的实习,也是在考验太子的各方面执政能力和熟悉政务,为将来的登基做准备。
而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包青天包大人,则是在嘉佑元年十二月到开封府任职的,也就是1056年12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包拯于第二年的三月正式上任,也就是1057年3月正式上任,到1058年6月离任。所以包拯在开封府正式的任职只有1年多。而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能给后人留下诸多的称颂,确实是包大人的铁面无私形象,其中跟仁宗有名的事是在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六月,包拯升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包拯上奏:太子的位置空缺已经很久了,天下人都为此感到担忧,陛下这么长久地不作出决定,是为什么呢?仁宗问他说:你认为立谁为好呢?包拯回答道:臣下无能,还没有考虑,臣请求早立太子,是为宗庙万世之大计着想的。陛下问臣想立谁,这是怀疑臣。臣已是六十岁的人了,又没有儿子,并不是为自己和后代邀宠啊!仁宗听了大为高兴说:这件事还要慢慢商议。他请求裁减内侍,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按条文督促各路监司尽忠职守,御史府可以自己举荐所属官员,减少官吏一年的休假日期,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而包拯的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表现则是在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时任三司使的张方平由于买土豪的财产,被包拯上章将其弹劾免官:宋祁接任后,包拯又弹宋祁;宋祁被免,就由包拯以枢密直学士之职暂任三司使。对此,欧阳修不满地说:包拯是蹊田夺牛牛踩坏了田禾,就把人家的牛强夺了,比喻做过头了,这样的处罚已经很重了,可他又贪图肥缺来做那个职务,不也是过分了吗?包拯因此待在家里,以躲避代理三司使的任命,仁宗不许。过了很久,包拯才出府任职。
言归正传,而此时推官狄付清出列行礼道:启禀太子爷,下官身为府衙推官,本府原属有左、右二位推官,由于另一推官年龄过大,已经退居二线,府衙内呈报朝廷的推官任命还没有下来,所以目前就下官一人,推官主管各案公事,开封府所属设左、右厅,每厅推官各一员,分日轮流审判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