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您的说法,我们不仅涉及了矿产,还会在东非建立我们的电动摩托车厂?我们确实是有能力建厂,但是东非真的有消费潜力购买我们的产品吗?”
胡来听完也是笑了起来。
“老张,我之前的想法和你一样,非洲这么穷的地方有什么购买力购买好的商品。”
“可是……”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电脑里另一封邮件打开。
“两个月前苏飞翔就给我建议过一次,当时他就提出希望我们能去布隆迪建立一个传统燃油面包汽车厂。”
“昨天,他又发了一封关于这两个月更详细的市场调研和想法的邮件,你可以看看。”
张厂长眉头微蹙,他一边看邮件,胡来一边说着。
“苏飞翔这次的是做了很久的调研,他有一点倒是打动了我。”
“他说,如今东非的卢旺达、坦桑尼哑随着经济发展,已经有了当年我们八九十年代的样子。”
“虽然整个国家并不富裕,但是大部分人温饱解决了,随着购买力的提升后开始对产品品牌有了需求。”
“就比如我们九十年代对于一辆大众汽车、对于一台nycd机的渴求一样,那时候大众、ny、佳能、松下都是梦寐以求的品牌。”
“如果我们现在真的进入这些国家的行业,建立不错的口碑,那这样品牌红利至少可以吃二十年。”
张厂长陷入沉思,胡来继续说道: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家企业现在东非大量投资,帮助东非许多国家修桥修路挖矿,我们的国家影响力也在渐渐在东非国家扩大。”
“我们完全可以像美洲国企业,像海岛国企业一样,借助国家的影响力进入东非国家的市场!”
显然,张厂长也正好看到邮件里的这些内容。
他看着胡来,有所感悟地说道:
“确实,有国家的影响力在,我们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停顿片刻后,张厂长似乎明白了胡来的心思,脸上挂上笑容,说道:“或者说,咱们狐假虎威也行。”
胡来也忍不住笑起来。
“倒不是狐假虎威,只是背后有国家,我们在哪里也不怕呐。”
他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轻松一些:
“所以呐……”
“老张,背靠着国家,在东非布隆迪建凤凰海外基地,我还有另一个考量。”
“现在已经是全球化的市场了,其实哪怕在东非任何一个国家,我们面临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搞点东西就能大卖,我们能进去的市场,美洲国企业、海岛国企业甚至印度企业都可以进去。”
“我是希望凤凰集团能真正地走出去,真正地在全球各地和世界上最好的企业竞争,在竞争中成为一个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
“美洲国的红果、泽斯拉、通用、微软、et,他们能在过去有这么强的竞争力,除了美洲国本身的影响力以外,也和他们不断参与全球竞争有很大关系,而我们国家真正走出去,能有一定知名度的跨国企业真的太少了!”
张厂长点点头,他在国内商界混迹这么久了,体会深刻。
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讲,其实国内市场做好就足够一家企业成为独角兽巨无霸了。
而海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说,需求也和国内不完全相同,拓展海外业务不仅增加成本,风险也非常大,往往都是水土不服铩羽而归。
久而久之,更多企业更加愿意选择深耕国内市场,能像华为这样将业务遍及全球的是少之又少。
张厂长感叹着,耳边又传来胡来的话语。
“所以呢,老张。”
“我是想借着我们国家强大的影响力,真正将凤凰集团,凤凰品牌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