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玩意都挺先进的,代表着市场的另外一个方向。
韩烈大约知道虞平安的热情因何而来了。
既然如此……
不下个钩子,那就不是韩烈了。
“哪里哪里,纯粹从盈利稳定性角度出发,平安哥的公司肯定比我强得多……对了,我的公司也在做量化,有时间倒是可以交流一下。”
韩烈表面上只是在客套,但是,虞平安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那可真是太好了!韩老师,写程序做算法我擅长,可是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盈利的稳定性,还非得有你这种高手指点不可……约个时间,咱们好好聊聊?”
虞平安图穷匕见,韩烈反倒把手抽了回来,笑容转淡。
“好啊!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上门拜访。”
潜台词:别做梦了!
虞平安非常能够理解韩烈的警惕,换做是他,也不可能帮一个竞争对手搞什么算法策略。
如果有可能,他更愿意去花钱请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业内大拿。
但问题是……
在眼下的时间节点上,整个国内能搞明白量化策略的人实在不多,大部分相应人才都在国外,以米国居多。
可是米国股市跟大a是两套逻辑,从米国请回来的算法工程师、策略专家,搞出来的东西都太僵硬了。
而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策略也要随时修正更改,这要求就更高了。
这个问题会从始至终的困扰着国内的量化公司。
甚至,在最火热的时期,一个实战跟菜鸡似的策略研究员都能拿到百万年薪。
有用吗?
有,但当真不大。
实战都保证不了胜率,总结出来一套机器策略就能保证胜率了?
所以这里面始终存在着一个悖论——
实战厉害的,不可能帮外人搞策略,废那心思赚个一年百多万,都不如自己花钱找人编写一个专属的交易辅助朋友,程序。
而实战不厉害的,愿意赚这份钱,却又很难跟上市场风格的变幻。
在后世,那些机器人经常集体砸盘,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必要的破坏性跟随,这就是那种僵硬的体现。
而虞平安公司的量化策略现在卡在了成功率上。
在眼下这种大熊市里,别说平均年化盈利能力了,其实就连基础的盈利条件都不满足。
他的雄心勃勃的第一次创业,万事俱备,却急缺一个韩烈这般的市场大师。
“韩老师,是我交浅言深了。”
虞平安马上改口,然后举起斟满酒的酒杯。
“来,咱们不聊那些,认识你很高兴,敬您一杯酒,别的回头再叙。”
韩烈神色稍霁,陪了一杯酒,然后虞平安带着他的朋友们顺势留了下来,开始各种闲(试)聊(探)。
烈哥当然不会留下任何可钻的漏洞。
全程敷衍,一副不想深谈的模样。
直到方圆帮忙吹嘘虞平安,提起了虞总的云峰基金。
“哦?尊父是马老师的合作伙伴?”
韩烈的眼睛亮了,而且非常清晰的被虞平安看到,惊喜追问:“我一直有想法做一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过钱好融,项目难找,不知道平安哥可有什么教我?”
虞平安大喜过望。
到我主场了是吧?!
你有需要就好,不怕你要得多,我只怕你什么都不想要!
虞平安马上打起精神,“好心”的给韩烈科普起股权投资方面的规矩。
“股权投资这东西,不管是投前期的vc,亦或者是投中后期的pe,其实本质上都一样——把钱交给能赚钱的人。
这里面有三个难点。
第一,怎么辨别一个人是不是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