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发展与变革(7 / 9)

了。

不过也要看到下半年李学武去过一次后的实际情况,盈利情况已经快速扭转。

贸易调度方面,依靠钢城本地优势,通过铁路线连同吉城和奉城,老彪子也在同西琳合作,双方向进击奉城市场。

木材和山货已经成为轧钢厂贸易链条上的特殊商品和热门选择。

这是大宗交易,每一次的运输都是成火车皮的往外运,利润高的惊人。

仅茶淀农场一项业务,需要为下半年甚至年底实施制造的船舶工业备料备工,现在的原木储备就得开始了。

所以,京城一监所、茶淀农场、交道口回收站等多方投资建设的大型木材加工场在机械设备还没有完备的情况下,成火车皮地储备起了木材。

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根本不用考虑运费或者资金积压。

甚至李学武都愿意把手里的资金储备换成木材进行储备。

很简单的道理,阴干木材经过茶淀农场几乎0成本的加工后,便会成为热门市场所需要的家具或者装修耗材。

尤其是大姥等人正在研究设计的组装家具、供个人需要选择的家具等等样式,一旦开始制备,必然会打开销售市场。

与一监所合作的造纸厂和印刷厂,基本上就是印钞机一般,不断地创造着利益。

甚至这般创造价值能力的项目都被一监所舍弃了,他们有了更加具备价值的产品生产方向。

京城回收站成了第三规模大小的单位。

如果不是钢城回收站掌握着东风船务,恐怕还得前进一步。

当然了,京城回收站主要以投资为主,甚少有独立运营的项目。

甚至连沈国栋运输的蔬菜和罐头都是用的卫三团以及山上其他单位的手续。

即不怕地方商务查,又不怕交通管束,真真的牛的一批。

这台卡车往返于东西城各个单位,很多主管单位其实都认识了,也都明白联合商贸所代表的意义。

你就想吧,这台车出入的部门都有哪些,又不进个人门,谁能管得着公对公的业务。

沈国栋现在开这台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那台嘎斯69。

他跑业务的时间多了,送货和运输的时间少了。

甚至连院里的三轮车都闲置了,有街坊邻居来购买的,沈国栋想了想没舍得卖。

小子们收破烂只也是越来越当成一个日常的营生,站里的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依靠他们帮忙。

甚至听说轧钢厂准备上三轮车项目,沈国栋都有言要合适的买上几台,专用来收破烂。

好家伙,千八百块的车,干着几分几毛钱的买卖,他说这话的时候二爷差点拿烟袋锅敲他的脑袋,看看进没进水。

那到时候得收金银才抵得上汽油的消耗了,不然亏到姥姥家去。

当然了,三轮车是一定要买的,李学武也准备给每个回收站都配备一台到两台。

主要是用车不明显,拉货拉客都方便。

不可能用来收破烂,但可以用来搞定运输任务。

比如大卡车能运输的,三轮车分两趟也能完成运输,但用三轮车更方便。

尤其是年后组装家具要全面铺开,所有回收站都要上新这个项目。

更有承接轧钢厂的地方经销任务,不可能全指着轧钢厂的办事处来协调运输。

一吨五左右的东西,一台三轮车就搞定了,实在是方便又好用。

以后红星运输大队的标配就是载重三轮车,这东西不会引起什么关注。

京城回收站投资的多,管理的业务也多,联系的单位更多,回收站的业务沈国栋已经在想办法要变革了,恐怕要引入外面的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