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咋不给反馈呢?(1 / 2)

酒店内,杨铸透过玻璃看着不远处有着“商业航母”之称,曾经以亚洲最大面积的单体商场名噪一时的东亚商业广场,无声地叹了口气。

“奉天政府那边还没给回信?”杨铸坐回沙发,扭头问道。

“杨先生,那边并没有给我们任何回复。”卓君月恭敬地回复道,她是李骏的行政秘书,和身边的张建军一起被派过来协助杨铸。

杨铸完全没有心思欣赏这个面容俏丽的娇小女生,皱起眉头沉思起来。

抵达奉天已经一个星期了,按理说,如果奉天政府那边对己方提出的计划书感兴趣的话,老早就该给出回复,并且约见面谈了。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这个项目已经被被人拿下了?

不会,根据李骏的消息,这个项目虽然有一些开发商投标了,但是奉天政府那边并不怎么满意。

是自己这伙人背后的干联被奉天政府摸清楚了?

也不会,为了这个项目,李骏还专门启用了一个壳子公司,如果没有深入调查的话,对方是不可能摸清楚李骏在里面的,况且对于一个连面谈都没进行的公司,杨铸不认为那边会闲得无聊进行背景深调。

莫非……奉天对己方提出的建议不感兴趣?

杨铸想想,也觉得不可能;纵观这两年来奉天政府推动的拥有着国内首座市内高空弹跳站的夏宫项目、可以当做奉天地标性建筑的辽宁大剧院项目、以及酒店不远处的亚洲面积第一的东亚商业广场项目;无不展示着奉天政府力求突破的精神和营造国内商业虹吸点的野心;

自己提出来的那个高度仿制文和友的项目,对方不可能不动心。

而且,最重要的是,杨铸估计己方是所有投标公司里,唯一一个主动提出全额承担项目费用的公司,而且国家新出台了《华夏预算法》,奉天政府在足足一个亿的承建费用的诱惑下,不可能连面谈的机会都不给。

………………

这里需要稍微普及一下《华夏预算法》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在1994华夏分税制改革之前,地方和中央的财税分配采取的是“大包干”的制度,其模式跟跟大家熟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差不多;

中央就某省每年上缴多少税,是定的有一个定额的数目的,缴足这个数目后,剩下的财税收入全归地方自己所支配,也就是超出定额的税收是属于地方自己的的。

但是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权被收归中央所有,而地方的事权却并没有随之上移,用句不恰当的话来说,颇有些又想让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感觉;

再加上中央经常一些支出责任转移到地方上面,地方需要办的事情非常多,手里的钱却非常少;越来越入不敷出的财政收入让地方颇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可是自打改革开放起,地方的政绩考核就引入了gdp这个核心指标;地方要发展,官员们要进步,就不得不绞尽脑汁地推动本地gdp的增长,对应的,对资金的需求就十份迫切。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地方不约而同地开始打起了擦边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举债行为,一度厂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了一个十份夸张的地步。

于是为了规范资金来源,防范地方债务风险,1995年中央出台了《华夏预算法》。

这个法案的厉害之处在于,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不能独立举债,并且财政收支上不能出现赤字;

这样一来,地方没法子借钱发展,也不能以财政赤字的方式逼迫中央兜底,迅速进入了困难期;

不过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不允许地方政府自己借钱,那么让企业出面来借钱/垫资却是可以地讹,于是从去年开始起,各个地方就通过成立各种所谓的“城市投资公司”,代替政府去借钱,进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