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意志长存,精神不朽!(3 / 4)

国画,可能都很好看,没什么差别。

但是如果让李军自己看,李军就知道自己比张培恩差的有距离。

而如果让张培恩去看,看到李军这个‘半练家子’的国画,会一眼看出这是自己未成年时期的水准,差距巨大。

站在山脚网上看,华山高的吓人,泰山也高的吓人,甚至说不出名字的野山,也非常非常高。

而站在珠穆朗玛峰顶往下看,对不起各位一点都不高,各位都是‘坑’,是往下陷的。

这就是,眼界。

林轩点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地星龙国后世的学界普遍同意张大千徐悲鸿的观点。”

屏幕上,还在不断对比两幅画的区别。

仙女的头冠,《朝元仙仗图》就是随手一画,一根直线加五个小圈,就是珍珠头冠。

而《八十七神仙卷》明显能看出远近关系,而珍珠错落有致,很灵动飘逸,一点不死板。

比如某位乐女仙子的发髻妆发,《朝元仙仗图》漆黑一片,密密麻麻用排线直接完成。

而《八十七神仙卷》中,能看的出头发的前后关系,有立体感,发式也有细节。

而帝君头顶的玉牌,《朝元仙仗图》就是一个长方形,而《八十七神仙图卷》则是侧面和正面都能看到,能看出玉牌的厚度。

要知道,把这一切放在一副高三十厘米的图卷上,每一个人物也就十几厘米大小,甚至更小。

那头顶的玉牌,也就两三毫米。

一幅画的作者,只能在方寸之间勾勒芝麻大小的方片,另一位却可以用三毫米画出一块玉牌的神髓。

这两位的能力那对比就太明显了。

而且,《八十七神仙卷》无论看到什么地方,都给人一种和谐,看起来舒适的感觉。

任何一个人物都是往东飘去的感觉。

仙气缭绕。

所有的物品,只要是柔软的,就会往同一个方向飘去,展现了整体的流畅性。

而且,两个同样手持琵琶的仙女,一个竖着琵琶,一个反弹琵琶。

这些都是盛唐时候才有的表现,也显得更为用心。

壁画,应该是一个非常严肃而且耗时耗力的工程,一副壁画做个十几年都是常态。

勾勒的时候,就算是草图,也不可能随便乱画。

《朝元仙仗图》根本看不出仙的气息。

一处一处的细节对比,不需要林轩说话,观众也能看得懂。

那《朝元仙仗图》的东华帝君就像是扑克脸,而《八十七神仙卷》的东华帝君脸上却带着慈祥,差距太大了。

看,第三个女子,《朝元仙仗图》上那位胸襟突兀的皱着,不知道为什么,而在《八十七神仙图卷》上却能清楚看到是因为腰带和衣襟互相打结的结顶起了衣服,差距很大啊。

林轩笑着:“实际上,大家有一种推测,两幅画的来源很明显。”

“看《八十七神仙卷》卷尾比《朝元仙仗图》的卷尾多一个脑袋,没有身子,也就是缺了这个地方。”

“而朝元仙仗图的卷首比《八十七神仙卷》多一个人物。”

“加上各处细节的不同,有一种猜测。”

“那就是吴道子画了《八十七神仙卷》后,又画出了那壁画,地点就在洛阳。”

“许多年后,画《朝元仙仗图》的画家到了那道观看到了壁画,为之惊叹,才用图卷把人物都给画了下来。”

李军点头:“这推断很合理。”

“不过,能穿越过去看看吗?”

林轩笑着:“凡是非明确记载的历史,我不会过去看的。”

“这是研究画,只要知道画好,不就行了?用不着去理会别的。”

林轩结束了视频,介绍:“徐悲鸿先生四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