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并州匪政
与黄忠的宴席结束已是夜色已深,长安城已经关闭城门,张瑞想再见几位贤才只得等到天明。便带着蔡琰在庄园内闲逛。
如今思贤才名士,张瑞不由便想起自己的老泰山蔡邕。
蔡邕在文学上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名气。基本上无论经史辞赋,还是天文数算,甚至碑铭书法,只要跟文化沾边的事情,在汉末这个时代,自己的老丈人都能有所影响,而且是极大促进文化的发展。
不然也不会在王允将其诛杀后,长安大臣立即感慨王允必不得长远。
当代文学泰斗郑玄听闻蔡邕死讯亦叹息不已,感慨:“汉世之事,再无人能与正之。”
理论上这种海内名士,应该门生故吏无数。但蔡邕因得罪中常侍,一生起起伏伏,避难海内,隐姓埋名,居无定所,实在没能培养几个名徒。
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东吴丞相顾雍,已被张瑞举为县令。
但只在自己老丈人身上薅下一根羊毛,张瑞哪能满足,便对蔡琰问道:“外舅声名享誉汉室,倾慕者如过江之鲫。一生所教弟子难道便只顾元叹一人?吾欲举而用之,文姬可有推荐?”
蔡琰清冷的容颜上颇有几分无奈,自家夫君这目光恐怕难离家父的门生故吏了。
只得为其解释道:“家父一生漂流,并未收几名弟子。能入夫君眼界的亦只有两人。今日之后,夫君便可安心矣。”
张瑞开怀大笑,果然这贤才就像少女的胸口,挤一挤总会有的!
随即笑着抓住蔡琰素手,说道:“便知晓文姬总能满足为夫心愿。速将其介绍一番。”
“家父生平弟子只有二人,其一为元叹,其二为元瑜。”
“元瑜?”张瑞想了想,实在没能想出这是谁的表字。不过只看这与元叹如出一辙的表字,就知道必是蔡邕所起,弟子身份确认无疑。
“元瑜师兄姓阮名瑀,陈留尉氏人。文章精炼,名动天下,与陈琳并冠当世。”
阮瑀?
张瑞摸着下巴,属实没有任何印象。
阮籍自己都是听说过,建安七子之一。该不会是父子吧?
一切正如张瑞所猜测,阮瑀正是阮籍之父,同为建安七子之一。
历史上曹操闻听阮瑀有才,召其为官,阮瑀不应。后曹操又多次派人召见,匆忙中阮瑀逃进深山,曹操不甘心,命人放火烧山,这才逼出阮瑀,勉强应召。
曹操做不到的事情,对张瑞尔言却只是书信一封而已的小事。
管他听过没听过,其人与陈琳并列,就像卧龙凤雏一样,若无实才,天下人不会将其并为一处。
张瑞乃笑着轻抚蔡琰后背,说道:“就有劳夫人书信一封,请其至长安效力。”
蔡琰早已料到会是如此,说道:“予一女子不宜代行此信。夫君何不请元叹师兄书信一封?”
张瑞笑着点头,轻轻吻过蔡琰绝世容颜,转而问道:“姊夫之事可还顺利?”
蔡琰微微点头,说道:“某已去信邀请姊夫一家前来关中。算时日,信使应已抵达。”
“夫人真乃吾之贤内助也!”张瑞笑容满面的赞叹道
看着张瑞笑容洋溢的脸庞,蔡琰会心一笑,在庄园里闲庭漫步,盯着张瑞的背影,轻声说道:“却是将全部心血皆赋予良人身上矣。”
张瑞转身将蔡琰横抱而起,走向房间,说道:“为夫无以为报,只能将一身精华皆回赠与夫人!”
烛影摇晃,尽情发泄一回,张瑞只感觉神清气爽,周身轻松。
清晨竟然惬意的起了个大早,旭日东升,天晴万里。
张瑞便请杨修一同享用早餐,准备将剩下几位贤才今日一并接见了。
用餐期间,张瑞与杨修闲聊,问道:“如今乱象显著。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