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零四章 正二品(2 / 5)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73 字 2023-02-04

借住各省会馆)。是时,该会馆已有历科鼎甲诸君齐在门前,衣冠济楚,恭迎新贵。三人向诸君各施三揖,然后至戏楼中分次序而坐。于是佳肴罗列,笳鼓喧阗。坐未久,榜眼、探花离席言别,诸君恭送至街头,二人则仍骑马各归府第。

可见披红骑马仅仅是到奎星堂、观音庙、关帝庙行香而已,和旧中“落难公子中状元”后游街光耀大有不同。

那么宋朝人中了状元、进士怎么庆祝呢?其实黄梅戏里的戏词都给出来了,和实际情况差不多。

进士着红袍按照宋朝官制,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红袍,即使考中进士初始官职也是很低的,不过八九品而已,是没有资格穿红色官衣的,但是从宋朝开始皇帝特赐进士红袍、笏板。

太宗即位,……太平兴国二年,御殿覆试……。凡五百余人,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

帽插宫花赴琼林宴《女驸马》里说的帽插宫花、也曾赴过琼林宴也是真的,琼林宴也称闻喜宴,为皇帝御赐,自宋太宗朝端拱元年始:

八年(太平兴国),进士、诸科始试律义十道,进士免帖经。明年(端拱元年),惟诸科试律,进士复帖经。进士始分三甲。自是锡宴就琼林苑。由于录取进士人数众多,自宋太宗朝太平兴国九年开始把进士分为三甲,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赐宴名曰琼林宴,因为举办宴会的地点在琼林苑,故名,后来因改变地点琼林宴一度改为闻喜宴,宋人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记录了琼林宴戴花的习俗: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说的就是中进士后参加闻喜宴,帽上插花,司马光觉得这是助长奢侈之风不愿意戴花,其他进士劝他这是皇上恩赐的,君命不可谓才勉强戴了一枝花,和别人戴两枝、多枝的形成了鲜明对比。

状元游街其实不存在状元游街。在宋朝,公布进士名次当日由皇帝亲口念出一甲三名进士的名字,称为传胪。每当皇帝念出第一名的姓名时,满朝的公卿大臣无不踮起脚来争相观看,然后状元从崇政殿出来,一路上人们争相传诵状元的名字,挤在路上观看犹如过庙会一样摩肩接踵,有的人实现占据有利地形,有些人爬到树上,有些人站在屋顶上,就是为了一睹状元的尊容。北宋状元蔡齐及第后,宋真宗见其“堂堂伟岸、进退有法“,十分高兴,特诏命派金吾卫士七人清道。这就是所谓的状元游街吧。

可见所谓的状元游街不过是状元从崇政殿到东华门在到寓所一路上的过程,在宋朝不存在打马御街前的的情况。但在御街上,万人空巷来看状元,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

除了这些官方的庆祝以外,进士们还会自己组织一些活动,主要是拉近同年们之间的感情,在官场上多些帮衬。出《登科录》,将登科之人的姓名、籍贯、三代先人的名讳收录成册,分发到全国各地,可以收回一点经费。另外就是大家凑钱喝酒,游玩。这些事都有进士们一起选出代表来主持这些事,主其事者称作团司。

宋朝的建立者经过了五代十国的乱世,看惯了武将凭借这手中的兵权谋反叛乱,其中不乏草头代王登基坐殿,为了防止武臣作乱,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当然这还不够必须抬高文人的地位,让他们获得权力。于是经过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以及宋真宗两代三位皇帝的努力,终于将文人抬高到空前的地位。给予进士们诸多荣誉,也是他们采取的手段之一。

这样看来,赵宋时代考中进士甚至状元怎么庆????????????????祝都不过分的,因为皇家是鼓励的,巴不得把文人的地位提高。

说回当下。此时的城墙上,赵祯总算是念完了所有人的名字,而其中,苏轼是状元,曾巩是第二名榜眼,而陆垚则是探花。至于一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办法通过这次科举考试的苏辙,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