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新与古(1 / 3)

灵器的炼制无需准备其它,有空闲便可开始,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拿些东西热热手,许久未炼制器具,多少有些手生。时间来到六月下旬,日头逐渐变得炙热酷烈,路边鲜绿长草也萎靡,花卉耷拉在旁,无精打采。走走停停,一路上见过许多地方,也去到好几处名望不浅的观宇宗派,或多或少有些收获。青胧山天壁上挂着的内景秘宝已经不下四十,除去少部分来自各地小门小派以及名胜古迹,其余多是从齐国皇宫以及灵玄宫与玉琼观处搜罗得来。与南地时候不同,北齐的两家道门魁首底蕴浅了许多,大头都在皇宫内,听闻齐太祖立国时曾骑跨高头大马、带着部将亲自登山。自那时便有许多典籍道藏、古老传承被搜刮一空,挪到了皇庭大内中去。那些原本上沾染浓郁人念,又浸润灵性日久,乃是内景造就的关键。骤然被带走,使得绵延数百年的两家势力竟只有寥寥三五座内景地,其余尽皆胎死腹中。陈屿看过这两地,对比正阳、真武两家,不止在道法修持上有不同,连传承方式也迥异。北地的势力很喜欢分内宗外宗,外宗待人处事、留驻红尘,甚至耕田种植、经营商贩,大部分供给自身,余出的则奉于内宗诸人。内宗多清修,其间门人钻研一道不断熬炼,数年十数年如一日,或是武学护道技击,或是丹鼎风水符法。自有几门独特手段。两者相比内宗要清静许多,人气远不如外宗旺盛。这种流派的源头为玉琼观,他们正是第一个采用如此法子的。后来大齐立国,那位世族出身的太祖率军叩山,灵玄宫在一通折腾后被大车小车一连拿去万册经卷,宫内道藏典籍空缺过半,不得已学了此法,从此内外分流。以隐山内宗这种半封山的方式维持着传承不熄。不过大齐并未做绝,在以悍然手段几乎打断了两家脊骨的同时,也丢下几颗甜枣吃,让得许多前贤道人都得到封敕,落以道君真人之名传扬天下。其中故事曲折难说,陈屿也只从旁人口中,以及两家势力现有的藏书记载中了解了些许。内外二宗的传承之法让他好奇,入内查看过几次,且不论遍及齐地各州府的模仿者,灵玄、玉琼两家本身对于外宗的打理还算有条理,内外之间联系紧密,许多消息会在第一时间传入,很是灵通,而非坊间传闻的那样隐世不出,全然不顾外界沧海桑田。看过这俩家,他同样找到了一些值得留意的灵性充裕之人,多是内宗道士,这些人既然能进入内宗,天赋自然不差,且常年修持武艺与养心,与常人相比有些优势很正常。陈屿洒下法种,期待他们能从中参悟出属于自己的道,踏上修途。往后无论勃发于天外、演化星辰,甚至开辟前路,都可让他触类旁通、从而有所收获。不过灵性这东西很玄妙,并非与俗世所言的天资完全挂钩,陈屿在一些落魄世家、小门小户,乃至于农家子弟身上也都找到过一二人,先天灵性活跃。未曾厚此薄彼,他一视同仁,将法种传下,深埋在这些人的意识中,等待感悟之时,破壳生发的那一日。踏遍大半北地,陈屿循着计划犹未回返,而是向更北方的草原、大漠走去。不过这些地方壮阔有余,风景别致于其它,然而论及人念灵性却稀薄,故而内景想来数目极为稀少,泉眼亦如是。好在他于齐国中已得十余处泉眼,除去留下在原地的八处,另外几枚被收拢在怀,不仅如此,处于末期即将崩溃的内景地也标记不少,往后大可再去寻上一番。手中寂灭灵核数量有限,现成泉眼正好拿来为布阵练手。定下注意,他迈步远去,渐渐离了烟火人迹,出入嶙峋戈壁,荒芜川泽。没了同行游子,没了人念磅礴。餐风饮露、浮游天地。途中,放下刻意,观览大地风光的同时亦不忘手头诸事,可谓充实无比。研究泉眼、消化法象、升华灵性,以及琢磨那五枚黑珠和七朵红花的用途,一切按部就班。时而等到积蓄圆满,自感体内灵性雀跃带动法力快要蓬勃难耐时,便登天招雷狠狠劈一番,噼里啪啦兀自舒畅淋漓,仿若挣脱枷锁,又破开一层桎梏。……春耕之后,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