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拆,或者不拆,都是问题(3 / 4)

大明建昌侯 一语不语 4287 字 2021-11-24

阁老有话,直说便可!”

徐溥道:“那陛下,万岁山的毓秀亭,是拆呢,还是继续留着?”

果真还是你老徐会挑话题说。

一针见血。

但你这一针把皇帝的肉都扎疼了,闹不好对你的前途是有危害的!

不过你这一副半身入黄土的老身板,大概也不在意这个吧?那这种揭皇帝伤疤的事,还是你老徐来吧。

朱祐樘沉默不言。

现在摆在皇帝面前的两条路,拆,或者不拆,都是问题。

拆了,自己皇帝的面子岂不是荡然无存?天下人都会觉得这场灾祸是他这个皇帝一意孤行所导致的,更会让百姓迁怒于皇室,其实对天下教化并无好处。

但往另外的方面想,这其实也算是皇帝知错能改,亡羊补牢嘛。

可要是不拆的话……

可能下面的意见更大。

朱祐樘在简单思索过这个问题后,登时觉得,什么天灾的都是其次,反而是毓秀亭的存在就很别扭,让他这个皇帝进退不得。

……

……

场面一度很尴尬。

好在李东阳走出来道:“陛下,为今之计,当令顺天府赈灾为好,好在之前已有经验,各处都已安排了救灾的人员等……”

不提天罚的问题,就说救灾。

这其实才是皇帝想听到的话,咱别纠结于那些细枝末叶的行不行?

讲点实在的。

还是说到底拆不拆的问题吧!

朱祐樘抬手打断了李东阳的话,冷声道:“有关毓秀亭的事,朕还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明明有人出来转移话题,但皇帝还是不领情,非要把这个话题给说死了。

李东阳都只能悻悻然退回去。

皇帝这么直面问题,态度还是值得让人肯定的,只是所抛出的问题……

皇帝莫不是又想跟以往那样,出了事让别人提意见,他只是“被动接受”然后出了问题他可以一退六二五,说,你看,这是你们说的,朕不过是按照你们的廷议来进行,责任怎会在朕的身上呢?

朱祐樘的举动,不也正是深深符合周太皇太后有关对他要“虚心纳谏”的建议,当个不粘锅皇帝?

礼部尚书徐琼走出来道:“陛下,老臣认为,应当拆除,事有一二,不可有三四,若长久留着,若日后再有不测,只怕会有小人谤议朝政!”

我也不说顺天府的地动是因为亭子引起的,只说拆亭子是因为怕有人把这两件事往一起联系,这是未雨绸缪,防止再有地动的事发生。

旁人都在琢磨徐琼的意向。

谁都知道,徐琼跟张延龄是“一伙”的,虽然从二人在朝中的资历到地位来说,本不可能有任何密切联系,但又都知道倪岳是被张延龄给“气走”的,气走是好听的说法,不好听的说法就是,倪岳是被张延龄给赶走的,徐琼才上位。

政治结盟了,徐琼替张延龄说话,打压李广,也是合情合理。

但再合理一点,你就让皇帝别拆,不定以后还有地动,那李广就死定了!

随后又有几人出来提意见。

大部分都是支持拆的。

也有人头铁,诸如工部尚书徐贯,他道:“毓秀亭的修建劳民伤财,若是仅因地动之事而拆除,那靡费将无法填补,此时也正是风口浪尖时,应当等议论平息后,再行议定,而不当草率定之!”

没说不拆,只是要以后再商量。

当工部尚书的,当然不能把水花出去打水漂,回头再有人说工部的人跟李广串谋,工部的人也不好收场。

所以别人都支持拆,工部也不能说拆,这可是工部花帑币修出来的。

咋的。

工部的钱不当钱?

朱祐樘听了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