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门口俩石雕(2 / 3)

人间不值得 老杨半仙 256 字 2020-04-23

仔细观察那个石像,啧啧,不亏是搞考古学的,这还随身带放大镜呢?

不过胡二愣他们倒是常来这里,早就看过这俩石像了。

“萌萌,我就说吧,你门口放俩石像怪怪的!”胡二愣道:“你这是让东瀛人给你看门呢?”

杨萌摊开手不置可否。

他说‘东瀛人看门’不是没原因的,这两个石像身高大约一米六,看样子都是成年男性。而且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东瀛人。

为什么一眼能看出来?发型!

两个石像一个雕着‘美良豆’发式,一个雕着‘茶筅髻’。

所谓‘美良豆’发式可以是借鉴汉国古代未成年儿童的发型‘总角’。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陌生,但是说起‘哪吒头’那就都知道了。但是东瀛古代的‘美良豆’两个大团团不是在脑袋顶,而是在耳朵边上。

这在古代东瀛可是上流阶层的男人才能用的发型!

而‘茶筅髻’则是诞生于镰仓时期武士阶层的一种发型。现在这发型在汉国真的太常见了,就是把头发在脑袋顶扎个小发髻。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的武士新佑卫门就是这发型。

但是杨萌这边这个雕像的发型还不是简单的‘茶筅髻’,而是‘一髻’+‘月代头’的搭配。

那什么叫做‘月代头’呢?那就是把头发两边都留着,把脑袋正上方的头发剃光的‘地中海’发型,然后后面扎一个‘茶筅髻’。

这个发型的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的。

首先来说‘一髻’这个发型,早在东瀛平安时期,武士去见上司的时候都要戴乌帽,而这个发型戴乌帽方便,往发髻上一套就行。后来这发型则成为了大名的象征。

而那剃光头顶的‘月代头’则是为了打仗。

东瀛武士的护甲里的头盔有个专用名词,叫做‘兜’,戴久了闷热瘙痒,而且在战场上经常发生头发散落挡住视线的事情,于是东瀛武士干脆就把脑袋顶上的头发都拔光。

你没看错,就是‘拔光’。

最早剃这个发型是用镊子一根一根的往下薅。搞一次这发型要好几天,而且还容易引起感染,于是后来才改的剃头,但是剃头又需要反复打理需要多花钱。所以为了钱考虑,还是薅头发的更多。

“爸,你看这里!”汉国仁指着那个月代头茶筅髻带乌帽的雕像的服饰说道。

阿萨德看到服饰后也大惊失色,开始用手指着点起数来:“一、二、三、四十六。”竟然是十六?

齐昆和阿萨德父子现在都在博物馆,所以更加的了解,她好奇问道:“阿萨德,你在点什么么?”

阿萨德指着雕像上的服饰图案说道:“这是‘十六花瓣八重表菊纹’,是东瀛皇室的象征!”

齐昆眨了眨眼:“难道你说这是东瀛天皇的雕像?”

阿萨德却摇了摇头:“不不不,这倒还不能确定,要看看这座雕像是什么时候的雕像。”

“什么意思?”齐昆问道。

阿萨德解释道:“很多人以为倭国的国花是樱花,事实上倭国的国花是菊花。它代表着倭国皇室。大概八百年多前,源平之战时期平氏挟持安德天皇西逃,京都方面立了新天皇后鸟羽天皇,但是后来后鸟羽天皇也被幕府流放。他喜欢打造武士刀,并且在自己打造的刀身上都刻有十六瓣菊花纹,后来就成了东瀛皇室家纹的由来。一直到一百五十年前,只要是皇室血统都可以用‘十六花瓣八重表菊纹’做自己的象征,但是一百五十年前明治天皇下令只能天皇家族使用十六瓣菊花纹,而亲王们只能使用十四瓣菊花纹,所以说这个雕像到底是不是天皇雕像,要看他什么年代的雕像。如果是一百五十年前的雕刻那就有可能不是,如果是一百五十年内的话,那就是。杨,这两座雕像你从哪里来的?”

从哪来的?当然是东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