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蓝烟囱到手】(1 / 3)

8月25日,长实地产购买了第一幢物业,位于中环的一幢九层大厦;

这幢大厦占地面积在4.5万平方尺,物业面积12万平方尺,耗资2000万港币;

在今年的五月份以前,价值绝对在3800万港币左右,如今也是下跌了40多。

当然,要不是大厦主人对形势的错误分析,吴光耀也捡不到这个便宜.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接下来长实地产势如破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拿下了12幢旧商厦;

这些商厦分布在西环、上环、中环、湾仔、铜锣湾,地皮面积在4万到6万平方尺不等;

这些旧商厦虽然年代久远,普遍在30年左右,但是丝毫不影响使用;

所以这些商厦非常适合腌起来,一边租赁出去,一边等待机会拆了重建。

而为了购买这些旧商厦,长实地产已经花费了2亿港币;

虽然说,商业用地及商厦下跌了40到50左右;

但是,港岛地产在1959年到1965年的这段时间里,涨幅达到三四倍以上;

比方说,在1959年,中环一幢普通商业用地,价格在200港币每平方尺左右;

经过六年的上涨,到了1965年的时候,这个价格已经高达600港币平方尺。

如今下跌了50,那也得300港币每平方尺;

这还只是地皮的钱,如果是买旧商厦,那是要按照楼面面积算的。

在住宅用地方面:

长实地产不再挑食,凡是能拆掉重建的住宅旧楼、小型住宅用地,统统选择拿下;

价格也不斤斤计较,比事前跌幅超过55的,一律可以拿下。

这种举动自然瞒不过港岛消息敏锐人士,很快吴光耀在大肆抄底的消息传了出去;

虽然这种情况会有一定的抑制地产下跌情况,但是比起满城炸蛋、四处谣言来说,影响还是微不足道的。

而且,不少人已经准备看吴光耀的笑话了!

9月底。

太古洋行,蓝烟囱。

看着萧条的蓝烟囱码头,吴光耀的嘴角翘起,自己的目标现在是蓝烟囱,下一个就是九龙仓了。

心中有数之后,吴光耀带着史俊来到蓝烟囱的写字楼,约好了和施约克见面。

这次关于蓝烟囱的讲数,绝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吴光耀和太古洋行在业务竞争方面,还是有的;

两家竞争的主要公司,就是飞机机修公司、航空食品、航空服务等公司;

至于航空公司,因为航线被港府分配了一南一北,所以倒也不算竞争关系。

一番招呼之后,大家在施约克的办公室坐了下来。

吴光耀观察了一下施约克的办公室,装修的挺豪华的,看来是个懂得享受的人。

施约克把背靠着椅子上,一副你在求我的表情,先入为主的说道:“吴先生,不满你说,我们太古洋行并无意出售蓝烟囱。”

吴光耀摇摇头,信心十足的说道:“施约克先生,你知道吗?如果此时,我要求进入汇丰银行的核心管理层,他们都会同意。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金钱买不到的。”

吴光耀的话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却是事实;

汇丰银行一年的盈利,不过1.2亿港币;

而环球集团每年可以给他们带来2亿美金的利润,10倍的差距,足以让汇丰银行答应吴光耀的任何合理要求。

因为,环球集团是吴光耀说了算,掌握着绝对控股;

如果得罪了吴光耀,吴光耀完全可以去美国找一家银行借贷大量美元给自己,然后稀释汇丰银行的股份。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