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的不死之灵终为天使带着向天上飞升,表示“上帝”和浮士德对于靡非斯特的最后胜利。
我们根据浮士德的发展五阶段,可以总结说:浮士德从中世纪的繁琐哲学和伪科学中挣脱出来知识悲剧,探寻新的生活道路,经历了爱情和官能的享乐爱情悲剧,经过为封建宫廷服务的阶段政治悲剧,与对古典艺术与古典美的理想的追求海伦悲剧,终于达到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控制及对大自然的改造事业悲剧,最后在人类未来的幸福理想社会的预感中得到满足。这发展体现了从个人到集体,从不劳动到劳动的过程。这是一一个不断在实践中认识生活意义的过程,是对立面浮士德与靡米斯特不断斗争的过程。整部《浮士德》从形式到内容浸透着辩证精神。哲学史上公认歌德的辩证思想对黑格尔曾起过积极影响。
任何古典作家都有局限性,歌德也不例外。在《浮士德》中,歌德把人的向光明的追求,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和社会阶级斗争完全脱离开来,似乎人只要在生活实践中力求精神和内心的自我完善,便能达到理想社会。他把历史的进步寄托在这“理性”之上,这就是歌德历史乐观主义的局限性。正因为歌德把人的向光明的追求与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相分离,因此,我们始终看见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一个孤立的人,是一个独来独往的追求者。
《浮士德》除了认识作用外,至今仍有教育作用。歌德对人类历史的乐观主义,深信人类的美好未来,对事物发展的辩证观点,强调实践,主张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凡此一切仍可批判地继承,对我们至今仍有启发。
”
时间如流水一般逝去,淅淅潺潺,悄然无息。
“哈!”
云起抬头,楚依云笑嘻嘻地凑近。
“看什么呢?”
“《浮士德》。”
“又是浮士德啊!”楚依云一听是这个,瞬间没了兴趣。
云起无奈一笑,移开椅子,“好啦,你先进来吧!”
楚依云傲娇一扭头,心里却美滋滋的。
楚依云进去后,云起继续看资料。
见她没有理自己,也不恼,楚依云自顾着把等下要交的作业抄好。
毕竟,有小云起这样的“好同桌”,各科作业可“借鉴”,怎么不好呢?
虽然小云起每次都说不懂的可以问她,让她教,但对她们来说,还是直接“借鉴”省事啦!
再说,也不是经常嘛~
上课时间,云起还是很认真地听着课。
一下课,好像又是哪位同学借了她什么好书,一个人埋桌上看得津津有味。
即便,偶尔有同学过来问题,她还是会抬头看上一会,然后接过别人的草稿本人真教别人,别人道谢一走,她又立马投入到手中的“那沓纸”。
好似刚刚那是错觉,眼前那沓“废纸”一般的东西才是心中“最爱”。
楚依云忍不住逗她“有这么好看了?跟个宝贝似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却没想到,云起竟然点了点头。
嗯嗯嗯,这沓相关的资料,还真让她感觉“吾生有崖,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