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老先生(2 / 2)

平安。

字很大,每一个有一尺见方,字写的稳重大气,正隶相间,别有风趣,这字比佑文叔叔的字还要好,因为这字看起来笔力更浑厚,更稳健,也更有艺术感。

“好字,老先生,这字只怕练了几十年功底,敢问老先生一直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吗?”我一脸谦虚的问道。

“你这小友,倒看得出来字的出处,不错,真的不错。现在没几个年轻人喜欢练习书法了,你看得出,应该也经常临摹。”

“老先生,你这字我想裱装了挂书房可以吗?我舍不得贴门上。”我是真的感觉贴成对联可惜了。

“你要我再帮你写一副就是,我这字也只有你这样的小友说好,刚才老太婆还在批评我毛遂自荐,不怕你们厌烦呢!哈哈哈,家有笔墨纸砚没有,我重新写一副给你就是。”

我和青连忙把他带到楼上书房,他一进门就看见满架子的图书,点着头道“敏而好学,年轻人应该这样。把心沉下来,没事在家里看看书,写写字,比什么都重要。可惜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只怕要断代了。”

“老先生,你言重了,全国一年毕业多少大学生,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我一个初中生,没事瞎看热闹。”我老脸一红,这看书的乐趣,可能就是时不时的装逼一把吧!

“不,你错了,文化不是文凭。文凭是为了生存的敲门砖,和文化没有任何的关系,国学文化不能用什么文凭来衡量。”他摇着头道。

“那用什么衡量呢!”我不解的问。

“文化是深入骨髓里的斯文,是显露在身上的风骨。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君子如玉,君子如玉四字,就是国学文化的最好的诠释。看多了书的人,脸上身上,就像一块温文尔雅的玉石,但它内心是坚硬的,是强壮的。所谓外柔内刚,不外乎如此而已。”他侃侃而谈道。

“受教了,老先生。我一定记住你的教导。”

“翰墨流芳,这字,是你写的,张佑文,你这字不错呀!柳公权的底子,王羲之的面子。可惜,有一点心浮气躁了。”他一眼看出字背后的底裤,直接扒开了般,这老头可真的不简单。

“不是,我哪有这个水平。这是我一位堂叔的字,可能是现在管着上千人的工厂,事情难免多一点。”我连忙解释道。

“难怪,你堂叔这人,年纪应该超不过三十吧,能在管理上千人的工厂之余练出这笔字,已经很难得了。字如其人,你堂叔应该是个挺有内涵,挺有风度的人。这就是国学,字可以知人,反过来说,人也如字。他能写出这笔字,就能游刃有余的管理好上千人的工厂。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底蕴,它会幻化成身体内的虚怀若谷,也可以幻化成行为上的谦谦君子,更可以演变成现实中的指挥若定,果断干练。所以,你要坚持修身养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老先生,是有透视眼还是有预见能力,他虽然没见过张佑文叔叔,但已经形神具备的把他描写的栩栩如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