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士子的安排(2 / 2)

朱标也清楚,这些士子下了基层,充当地方小吏,定然是有一些人会耐不住地方上的清苦,被拉下水,也不足为奇。

但只要大多数能够发挥效用,就已经很好了!

而朱标也不会一味地让这些士子待在地方,在朱标的设想之中,这些士子在地方上磨砺个年,本事就会大有长进,之后,就可以逐步提升官职,视其立下的功劳,逐渐委以重任。

未来平步青云的官场,就是朱标给这些士子画的大饼。

这个大饼,并非只是画出来的,朱标也确确实实认为是有能力兑现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样会有人忍受不住清苦,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淘汰,这并不稀奇,最终留下来的,仍是少数。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大愿意去地方上担任小吏,这一点,朱标也是充分考虑到了。

毕竟这京城的花花世界,尤其是这南京城,位于江南中枢之地,更是无比富庶繁华,很多富家子弟因此留念舍不得,那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朱标打算是直接塞到翰林院,担任一个六七品的官儿就足够了!

未来的话,这些人朱标也不打算给他们多少升官的空间。

若是有可能的话,让这些人钻研历史典籍文章,或者没事的时候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这就权当是国家花钱养一批文人。

朱标的打算是要给大明官场立个规矩,但凡加官进爵,必须要有地方任职的履历,没有这个,直接一票否决。

说起来,这接下来即将要做宰相的胡惟庸不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么?

当初胡惟庸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宁国主簿,可因为其能力出众,办事周到干练,这才被李善长看重,随后才七八年来,就大权在握。

李善长看重固然不假,得到李善长的提携也是真,可是,单单只有这些,有个屁用。

胡惟庸要是自己不中用,李善长就算是手把手的带,估摸着胡惟庸也不会有今天。

更何况,他胡惟庸是谁啊?当初一个小小的宁国主簿有资格让李善长手把手的教?

就算是李善长亲儿子,也没这个待遇。

夯实基层,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朱标觉得,这是实现百年规划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石,必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