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算得了什么,何必放在心上,儿子呀,你要心胸开阔”,又道“你还不懂,他其实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为父这是审时度势,明哲保身呀”。
王贲疑惑道“父亲何出此言”?
王翦悠悠道“楚国建国数百年,文脉深厚,国基稳固,曾经称霸中原,雄视天下,虽然近些年有些没落,实力仍不容小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楚国地貌复杂,国土辽阔,打起仗来,加上魏齐两国相助,如要灭之谈何容易?李将军年少轻狂,豪言二十万兵马便可拿下楚国,实在是太过莽撞了”。
王贲笑道“原来如此,还是父亲老谋深算,李信太年轻了,吃亏的定然是他”,又道“那父亲却为何一定要隐退呢”?
王翦叹道“凭为父多年领兵征战经验,如要灭楚,旷日持久,须倾全国之力,非六十万军队不可,如此一来,动摇国本,为父手握重兵,大王猜忌心重,必然忌惮于我,如何能对我放心。为父既已表露此意,大王已然疑心于我,只须我统领二十万兵马,可为父深知这是万万不行的,到头来一定会惨败,为父却没有选择余地,怎能拿二十万条秦国人命开玩笑。大王倚重笃信李将军,我自知劝说无用,大王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心意,如要纠缠下去,功高震主,反而加重大王疑心。国家患难之时,正值用人之际,我若与李将军苦苦相争,就算不会两败俱伤,李将军定然会记恨于我,惹世人耻笑,倒不如及时退让,既消除了大王心头忧虑,也让李将军一展身手,大家也落得个一身轻松,何乐而不为”。
王贲感慨道“父亲急流勇退,拿得起放得下,孩儿却贪图功名,实在羞愧啊”。
王翦道“贲儿,你还年轻,不必自责,咱父子都是为大秦着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这份心就够了”。
王贲道“谨遵父亲教诲”。
王翦徐徐道“我料定李将军这一去,不久便会大败而归,那时秦王必然还会相邀为父出山,这是为父不愿看到的,这样吧,贲儿,你可求大王让你领兵侵袭魏地,扰乱楚国后方营地,扫除秦国后顾之忧,意在随时全力支援协助李将军队伍,凭你的军事才干,就算拿下整个魏国也未尝不可,那时就算李将军落败而归,也不算无功而返,秦国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王贲道“父亲所言极是”,转而拜秦王道“大王,臣愿领兵攻打魏国,与李将军一同为国争光”。
嬴政忽闻王贲之言,寻思已经罢了王翦职位,再拒绝王贲请求令其父子难堪,王氏家族脸上无光,便道“王将军此言当真”?
王贲决然道“正是”。
嬴政道“王将军一心建功立业,可喜可贺,你要多少兵马”!
王贲道“十万兵马即可”。
一言既出,群臣哗然,纷纷侧目,难信他领十万兵马便敢攻打魏国,李信亦在心里冷笑“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嬴政闻语颇为高兴,心中稍一权衡,道“好,寡人就给你十万兵马”,又笑道“我大秦有李将军,王将军这等栋梁之才,何愁不得天下”,又道“寡人封李信、王贲为大将军,副将自选,各攻楚魏,寡人在这咸阳宫中静候二位将军早日凯旋归来”。
李信王贲道“多谢大王,臣等定不辱使命”。
王贲慨然道“臣若要攻魏,须得越过楚国北方十余座城池,臣愿以身请命,率先出兵,待拿下楚国这些土地,讨个好彩头,也好为李将军腾路,解除李将军后顾之忧”。
嬴政欣然道“王将军胆识非凡,如此最好不过了”。
李信不悦道“臣自能扫除屏障,何须王将军费心”。
嬴政道“二位将军无须争了,就按寡人说的办,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又道“今天本是祝贺王翦、李信两位将军灭燕归来,普天同庆的好日子,打仗之事暂且放一放,来,大家为两位将军举杯,今日众爱卿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