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慈悲,在下也正想祭奠那些阵亡的将士。”
阴阳王嬴政闻听二人之语,欣喜万分道:“本王谢过佛祖!谢过方先生!!我阴阳界阵亡将士能得到佛祖超度,方先生祭奠,当真是天大的造化啊!”
“大王不必相谢,该当如此,这也是我与阴阳界的一场缘分。如果大王现在没有其他之事的话,我看可以准备去了,就请方先生先来举行祭奠大典,然后我再来举办诺那法会。”
“好!本王这就吩咐去办!”
“佛祖:在下也先行一步了。” 方庆隐行礼道。
文基踌躇须臾道:“娘,文基也一起前去帮忙。”
“嗯,你们三人都去吧,留下尊者和钟爷在此就行。” 诺那佛祖颔首。
三人齐声应诺,行过辞礼,退出羽阳殿来。
阴阳王嬴政吩咐文武百官随他速往金銮殿,商议举办祭奠大典和诺那法会事宜,以祭奠和超度此次阴阳界崇崤关大战中阵亡的众将士。
******
两日过后。
祭奠道场在大碣宫北广场搭建完毕。
远远看去,祭奠台高高筑起,方圆有两三百丈。
继续阅读
祭奠台中央,设有巨大的漆黑供案,供案上安放着用鲜血写就的阴阳界和十二神山阵亡将士的灵位。
如“崇崤关阵亡将士之灵位”,如“天柜山阵亡将士之灵位”,如“常羊山阵亡将士之灵位”等等等等。
众灵位前面排布着五层燃烧的白色蜡烛;供案前方亦设有用以敬香的大鼎炉,香烟缭绕不绝。
祭奠台周围,按照一定距离插满灵旗素幡。
祭奠台下四面八方和台阶两旁也都按照规矩插满素幡灵旗。
真个是:将士鏖战身虽死,万里追祭思未远!
当日昏黄,吉时到临,隆重的祭奠大典开始举行。
刹时间,法鼓擂响,号角吹起,低沉悲越之声尽弥天空。
首先是供奉牺牲、花果、泲酒,焚化车马、冠服、冥币等等。
继而是嬴政、方庆隐、文基、向化胤、蒙念以及阴阳界文武百官陆续登台鞠躬受香。
最后是众人捻香退立在供案前,一字排开,默哀致敬。
由方庆隐宣读祭文,祭吊此次山海劫大战中阵亡的众将士,固然也包括十二神山那些阵亡的道行低浅的将士。
方庆隐站立在供案前,面朝十三座灵位,宣读祭文:
“时维阴阳历一千一百六十六年初夏,阴阳王嬴政谨以牺牲、花果、泲酒、车马、冠服、冥币等敬祭崇崤关卫国阵亡众将士英灵,并授方庆隐宣读祭文,以昭告天地神明。
呜呼哀哉!
生之所何来,死之所何去?
为将为士,尽忠王事!
山海同心兮,轻生死如鸿毛。
万里共情兮,重信义若泰山。
呜呼哀哉!
浩劫来兮敢赴前,威灵失兮身仆野。
出不入兮往不返,山海忽兮路迢远。
带剑戈兮挟弓矢,首身离兮心不怨。
彼诚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辱。
身虽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昭千古!
呜呼哀哉!
大道无痕,万象从善。
马革裹尸,英灵未远。
大礼共襄,伏维尚飨。”
方庆隐慎重庄严地宣读完祭文,将其投入大鼎炉中焚化。
复请阴阳王嬴政上前敬香祭酒。
而后文基、向化胤、蒙念以及阴阳界文武百官鱼贯上前敬香行礼退下。
整整持续一夜,祭奠大典才在悲壮的祭乐和缭绕的香火中结束。